在不久前,我還是個徹底的家電“小白”。
相信很多普通消費者,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多數和我一樣。我們搞不懂家電有多復雜的功能,只要洗衣機能洗衣,電視機可以看,冰箱能夠凍牛奶和面膜,就差不多,所以在琳瑯滿目的家電賣場里,不會見到我們像技術男那樣仔細研讀說明書、詢問銷售人員每一個細節,我們更多的是在實現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憑感覺進行選購,“這款冰箱表面的花紋很稱我家的墻紙”,或者“那款空調扇的造型很別致”,諸如此類的。
我們不是特例。大概眾人都能認同這一點:人最強的能力就是遺忘。尤其是現在海量信息的社會里,想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沒點特別的東西如何拿得出手,要能產生注意力、吸引力、沖擊力,才能形成差異,產生競爭力,記憶力。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形成差異的方法有很多,創意就是其中之一。
為什么單門冰箱只能一邊開門?為什么空調顏色那么單調?為什么洗衣機不能換個造型?為什么咖啡機不能用來一邊聽天氣預報?……隨便轉一圈家電賣場就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太多的千篇一律,太多的似曾相識,太少的引人矚目,太少的過目不忘。在這一點上,西方人比我們有更多的奇思妙想,他們可以把鬧鐘和音響揉到一起,可以把洗衣機做成卡通的,可以讓咖啡壺顯示天氣預報,也能把微波爐弄成花瓶形。在國內市場上,外來的品牌也比本土的企業更會念“創意經”,不管是外形或者功能上,所以一度自覺有品位的人士選購時,都爭相投入到外來品牌家電的懷抱。
當然,光強調形式的獵奇來滿足視覺感受的創意還是太簡單了,僅停留在觀賞性上的創意,一笑之后也就沒啥了。真正優秀的創意首先應該是建立在對消費者的研究之上,能夠更好滿足他們需求的創意才是好的創意,比如飛利浦1939年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把電動剃須刀,至今它還在為人們提供服務并延伸出更多的創意。其次應該是科技的進步,要允許消費者是“小白”,那就要通過先進的科技為他們提供更簡單操作、方便使用的產品。說要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創意是其中重要的推動力。中國人從來都不乏創造的,從古代四大發明就能一窺端倪。只是此前的若干年里,我們確實走慢了些,幸好如今開始快馬加鞭,海爾、聯想等大型企業都開始設立專門的工業設計部門,在廣東的家電生產重鎮佛山,美的、格蘭仕、科龍等也紛紛開辦自己的創意部門,單就近一兩個月,就有艾美特、美的等多家企業舉辦不同形式的工業設計或者創意設計大賽,從社會上汲取更多的靈感。
希望不久的將來,國內設計生產的家電能夠給消費者更多的驚喜。
推薦閱讀
誰來解開富士康“跳樓”背后的密碼 盡管已經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但深圳富士康員工接連跳樓自殺的頻率,似乎已經成為無可阻擋的加速度,正在以群起效仿的節奏快速蔓延。 也許這些年輕的生命,是在用鮮血來抗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家電設計還有更廣闊的創意空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