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國和消費國,而人們更換手機的周期也由過去的三至五年縮短到18個月左右。而根據諾基亞去年對手機用戶進行的廢舊手機回收情況調查,我國廢舊手機回收率僅為1%。(據《北京日報》4月19日)
由廢舊手機的低回收率,引申出的是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問題。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包括各種廢舊電腦、通信設備、電視機、電冰箱以及被淘汰的精密電子儀器儀表等。目前,電子垃圾如何回收處理儼然已成為一個全國性、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因為大量電子廢棄物被隨意丟棄,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更污染了環境。
但如何建立一套完備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機制卻是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發達國家,由于廢電池回收處理是環保產業,因此很多國家的政府要對此給予補貼。美國電子廢物管理方式的特點,是以政策為主導、多方參與,以科技發展為推動力,將電子廢物的污染防治和回收利用看作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來完成。
筆者以為,破解中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難題,首先需要將電子廢棄物回收與普通垃圾區別開來,變目前的企業經營為公益性產業。將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定位于公益,就能名正言順,很直觀地將其與政策扶持、稅收減免、財政補貼、貸款優惠、貸款擔保等進行“掛鉤”,容易獲得公眾和輿論的大力支持,確保電子廢棄物進入專門的回收管道。其次,通過制定專門法律制度,鼓勵公益性組織從事電子廢棄物回收,同時,禁止商販或者企業涉足,杜絕隨意丟棄現象的發生。
因為大部分電子廢棄物具有鮮明的雙重屬性,即潛在的環境污染性和資源再生性,回收電子廢棄物其實也蘊藏著商機。業內人士透露:“可別小看那些不起眼的廢舊家電,它們其實‘渾身是寶’。”以廢手機電池為例,其中含有黃金、鈷、鎳等稀有金屬。我們期盼將來能建立這樣的電子廢棄物回收機制:單位和個人將電子廢棄物交給公益性組織,獲取適當回報;再由公益性組織將電子廢棄物交給正規拆解企業。回收所需費用,主要由拆解企業支付。不足部分由財政補貼。
推薦閱讀
3D可真夠熱的,日本企業挑頭,中韓企業也在迅速跟進,從今年初在美國展示,到現在已實現了對歐美、中韓等主要消費電子市場的產品銷售,短短數月便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并演繹成一種社會現象。在這一熱潮背后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廢棄物回收:能否走公益化之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