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后,上海文廣和杭州華數傳媒也于上周如愿獲得互聯網電視牌照。上述三家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將為具備聯網功能的電視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連接的視頻服務。這也意味著互聯網電視的生產企業和內容提供商正式分離,有專家認為先前由彩電廠家自建的互聯網電視內容網站難以獲得牌照。
制造商步伐提速
去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一度被視作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的“叫停”。而日前三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的發放,意味著互聯網內容正式合法流通,一直備受爭議的互聯網電視被正式認可。互聯網電視終于可以大步前進了。
不過,“按照目前廣電總局的態度,先前由彩電廠家自建的互聯網電視內容網站,如果想繼續沿用并得到進一步發展,將面臨申請牌照的困難。”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這樣表示。有業內專家建言,電視廠家與內容提供商的關系,可以仿效手機廠家和電信運營商之間的關系,電視廠家只負責銷售具備收看互聯網電視的硬件設備,選擇哪家內容提供商,完全由消費者自由選擇。
在與手持牌照的內容提供商談判的同時,彩電廠家也在采取相應措施占據互聯網電視市場。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說,目前海信40英寸以上的電視中80%的都具有網絡功能。而TCL和長虹已經停產了40英寸以上的非互聯網電視;康佳上月也宣布停產非互聯網LED液晶電視。
去年,互聯網電視的市場占有率為2.12%。今年一季度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數據顯示,大城市網絡電視消費已經占平板電視整體的30%,網絡功能逐漸成為電視機標配,而且功能在不斷升級。
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清華同方電視副總經理王向東告訴記者,清華同方已與CNTV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CNTV將為清華同方電視提供正版的海量內容支持。據悉,包括TCL、創維、長虹、康佳等廠商,也在積極與擁有牌照的內容提供商談判。
業內人士表示,獲得牌照的三家內容提供商向彩電企業開出的賬單并不便宜,動輒上千萬元,那么企業增加的這部分投入最終由誰來“埋單”呢?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表示,在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上,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如果一直不向消費者收費,企業可能無法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其在互聯網電視內容上的投入。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總裁勵怡青在談及與TCL的合作時也表示,目前雙方還沒有確定最終合作模式。
據記者了解,清華同方與CNTV的合作方式,暫且是由CNTV方面負責運營,除了廣告收入之外,還將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如付費點播等,清華同方電視將獲得部分再分配所得。不過,有多少消費者會為這些服務付費仍舊存疑,因為此前電視廠商在推介互聯網電視時更多的是在打“免費”牌。
推薦閱讀
從廣州沿著105國道一路向南,沿途的廣告牌都是如美的、科龍等響當當的空調品牌。作為中國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廣東順德的空調制造業經歷了前些年“拿訂單就能賺錢”,到2008年的“海量庫存”,再到2009年的“減產過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電視:產業模式清晰盈利模式模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