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深圳制造”遭遇“洋山寨”
深圳海關建議外貿企業采取知識產權備案的方式保護合法權益
一直以來,善于“山寨”是深圳企業的一大特點,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著力自主創新的深圳企業卻在海外市場遭遇了“洋山寨”,有的甚至損失慘重,以至于要在各大海外市場忙于打假、疲于奔命。據深圳海關統計,去年深圳海關共針對侵犯知識產權的進出口產品實施知識保護措施4600多批次,同比增長了8倍之多,查獲侵權貨物近一億件,侵權貨物數量和價值均居全國之首。
為此,深圳海關昨日專門舉行了一場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宣講會,20多家深圳的進出口企業出席了宣講會。深圳海關建議,遭遇“洋山寨”的外貿企業可以采取知識產權備案的方式,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案例:本土產品“被洋山寨”
晶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發熱類家用電器生產研發的企業。據其市場及銷售總監方鎮介紹,全球擁有電子熱水壺核心技術的企業只有三家,晶輝是其中之一。
不過,晶輝也有他們的煩惱,那就是他們最近竟然在美國發現某款“made in China”的電子熱水壺就是晶輝產品的“山寨版”,目前晶輝正在調查搜集相關證據,準備起訴該山寨廠家。
晶輝因為被“洋山寨”導致的損失還真不少,方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這一款電子熱水壺去年出口量有40萬臺,這占到了整個廣東電子熱水壺出口量的70%以上,而剩下的30%除了極少數產品得到了一家英國公司的專利授權外,其他基本上都侵犯了我們的專利權。”
據方鎮透露,具體的損失仍在調查,但估計損失相當巨大。另外,晶輝還發現,國外的一些廠商也正在模仿其專利技術產品,貼上進口產品的品牌標簽,打入中國市場。
海關建議:企業加緊知識產權備案
據方鎮介紹,晶輝為了海外打假,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調查,而接下來的法律訴訟也需要長時間及不少金錢,維權成本相當高。“更重要的是,我們打假都只能在侵權產品上市銷售后才可能進行應對,損失已鑄成了,這樣實在太被動了。”
對此,深圳海關法規處處長逄錦躍提出,有類似被侵權遭遇的外貿企業應該盡快對自己擁有的重要知識產權進行海關備案。“只有實行了備案,這樣海關才可以在進出口環節對這些涉嫌侵權的產品進行扣留以及調查處理。而如果企業沒有進行備案,那海關對侵犯知識產權的進出口產品也是無可奈何的。”深圳海關法規處知識產權科科長李學軍對記者說。
據深圳海關現場業務處辦公室主任謝慶文介紹,備案保護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可以在產品進出境的源頭環節就卡住侵權產品,其次這樣的保護會更及時,而無需等到產品已經到了海外再查處。另外,對于已進行知識產權備案的產品,深圳海關還能通過國際合作,跨境查處在海外市場銷售的“山寨產品”。
李學軍告訴記者,華為公司在2008年在深圳海關做了多項專利備案后,海關當年就查獲了兩批近200個無線上網卡,并順藤摸瓜通過公安機關查獲了一個大型的制假工廠,所涉貨物價值近1億元人民幣。去年深圳海關又查獲了“HUAWEI及圖”商標的冒牌手機電池上萬個。
問題:超七成企業不懂“備案”
如此好用的保護手段,深圳多數的外貿企業對此卻渾然不知。深圳海關近日的一項調研顯示,超過七成的深圳進出口企業對備案保護這一手段并不了解。而深圳海關的另一項調查則顯示,去年深圳市申請的專利有近42000件,其中發明專利就有近20000件,但向海關進行備案的只有757項。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分析稱,日企逐步退出令其成名的電子制造業,“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據英國《金融時報》1日報道,索尼和東芝正在把一些制造工廠出售給臺灣競爭對手,標志著日本公司正逐步退出電子產品制造領域。 推薦閱讀 鄂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制造遇洋山寨 知識產權意識待提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