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深圳富士康缺工五萬人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其母公司鴻海的股價隨即走低。很快鴻海便出來辟謠,稱“富士康招工現場有數千人輪候”,同時以“特急件”的方式向臺灣當地媒體發布新聞稿,強調“集團并無缺工問題”,深圳富士康的招工更“人多爆棚”。
或者,富士康缺工的消息只是一個傳言,但是這個傳言能夠流布,已經說明缺工傳言背后有著某種值得思考的問題。
“80后”工人與“70前”管理
眼下,“用工荒”正在全國蔓延,沿海地區用工存在巨大的缺口。據公開報道的數據,珠三角地區的用工缺口至少在200萬人以上。富士康缺工傳言得以流布,正是依靠這一大的背景因素。
專家警示,不斷上漲的城市生活成本,使得珠三角等沿海制造業發達地區的薪酬水平已經逐漸失去吸引力,大多數勞工選擇留鄉或者轉戰生活成本相對低廉的內地二、三線城市。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在分析缺工因素時,提到一個值得注意的觀點:勞動力市場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民工群體進行新老交替過程中,老一代民工已經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退出后的缺口應由他們的下一代來代替,但這些出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他們不愿意重復父輩的路子,因此造成勞動力出現不可持續。
長時間加班、工資低、缺乏保障—民工長期受到的勞動力壓榨和歧視性待遇,已經在新一代農民工的文化心理層面引發抵觸情緒。而按照富士康招收普通工人的標準,員工年齡限制一般介乎16-24歲之間,最容易受到上述因素影響。與此同時,富士康層出不窮的負面消息,給其企業形象和口碑“雪上加霜”。在過去大半年里,已經發生了多起員工接連死亡事件。這包括25歲的華南區培訓員工孫丹勇因丟失一部iPhone樣機不堪壓力跳樓身亡、富士康北京廠區女職工因強制加班而自殺身亡,以及尚在調查中的19歲河南籍員工馬向前非正常死亡事件。據已經得到證實的消息,3月12日晚間,深圳富士康龍華基地有一名李姓員工墜樓身亡。
不難發現,富士康的死亡員工多屬“80后”,甚至是“90后”的年輕人。這讓人不禁要問,這些頻發的年輕員工死亡事件,是不是已經在警示富士康的內部管理已經出現問題?這些由“80后”、“90后”構成的新一代人力資源與富士康舊有的管理制度是否已經不相適應了呢?
軍人出身的郭臺銘,對富士康一直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在這個工廠里,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下級必須服從上級。有極度強調執行力的“目標管理”,對員工有嚴格的獎懲機制。同時,這種高強度的壓力自上而下地傳導。在過去二十多年里,這樣的管理方式一直行之有效,為富士康創造了高效益的生產神話,也從未見有頻繁的員工自殺事件,但到了近年,這種情況卻頻頻發生。這是否能說明,新一代員工并不能夠適應富士康這種嚴苛管理、缺乏尊重和個體關懷的工作環境。
已經有研究者提醒富士康這種管理存在的風險:高壓式的準軍事化管理體系雖然服從于公司的整體戰略,但與現代化的企業管理體系已經不相符合。這樣導致的后果是,中層員工跳槽不斷增加,底層員工中會存在很大的不滿情緒。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在內需繼續釋放和出口形勢較為樂觀的背景下,家電行業的高增長有望持續。從目前15家公司公布的2009年年報看,合計凈利潤達41.92億元,從可比的公司看,同比增長28.5%。我們認為,在家電下鄉全面推廣、行業集中度進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富士康缺工背后: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