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帶記者團去南京采訪汪建國,彼時他是五星電器董事長;6年前,我在青島海天大酒店開會,他是我們的VIP客戶,當時和永樂電器董事長(現國美電器CEO)的陳曉、浙江五交化集團董事長(現百誠集團)的葉惠中、大中電器董事長張大中等等連鎖巨頭一起討論時的音容笑貌,至今歷歷在目。
而今,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在家電連鎖界第一輪跑馬圈地結束后,汪建國將五星電器賣給百思買,全身而退轉做五星投資;陳曉陷入資本對賭窘境,無奈將永樂電器賣給國美電器,而今反成新國美的家長;同樣,張大中將苦苦經營20多年的大中電器轉手予國美,大中投資做的風生水起;只有葉惠中還在百誠集團做他的董事長,賣汽車,也賣家電。
急流勇退,這是商界的智慧。在家電連鎖業表現尤其突出,在競爭激烈、利潤微薄、話語權下降的趨勢下,家電大佬們完成資本積累后,轉身而去,無一例外地做起了投資。在中國現在做實業太累、太辛苦、太漫長,或許這成為他們華麗轉身的無奈或悲嘆。
在家電制造業同樣如此,3年前,海爾張瑞敏不斷對外界宣稱,家電產品利潤薄如刀片,他整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再看TCL,經歷了極速國際化后,賣掉了TCL電工、樓宇科技、阿爾卡特手機、湯姆遜彩電等,重回原點,雖然目前形成多媒體、通訊、家電和泰科立部品四大產業集團,兼顧房地產與投資,物流與服務業,但元氣已傷,恢復漫長;5年前科龍顧雛軍出事,海信接手科龍,去年12月海信科龍“浴火重生”,海信科龍以非公開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母公司海信空調白電資產的方案正式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海信集團的白電資產將實現整體上市,但海信科龍整合之路仍是漫長;澳柯瑪經歷了2006年的集團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案后,新的領導層,幾乎賣掉了澳柯瑪除冰箱冰柜、電動車、小家電等外的所有資產,瘦身戰略讓澳柯瑪危機漸退;春蘭,新科、長虹、小鴨、榮事達、新飛等等曾經顯赫的家電品牌如今也是紛紛剝離資產、賣掉不相關業務,斷臂求生。家電制造業在過度競爭、產能過剩、缺乏核心技術、缺乏精益制造、出口受限、內需不振等多重因素的聯合影響下,無奈找尋新的出路,而投資、地產、重組業已成為他們拼命成就自我的“救命稻草”。
然而,一個時代已結束,往事并不如煙。
如今汪建國、張大中都成了左手肥料、右手空氣、陽光、水的“資本天使”了,待種子萌芽、成長后,那都是資本市場上的“中小板”或“創業板”明星。賣掉公司,去投資,這是這一代人的選擇。做實業很累,這是他們普遍的癥狀,也是急流勇退的內因。在他們看來,或許經歷了金融危機后,這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對于產業界來說,卻是陷阱和漩渦。
對于賣掉公司者而言,無疑脫離了實業經營的苦海,他們不再為技術、產品、市場、渠道而殫精竭慮,而是專注于催生并投資中小公司,繼而杠桿化、上市后從資本市場套現走人,獲得利潤。在國內外資本流動性過剩的現狀下,任何資本市場上的蠢蠢欲動都是一次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資本炙手巨熱的根本原因。
但,問題是,我不知道,中國式的資本杠桿,在這些所謂的資本種子上,是否,會,重蹈美國華爾街的覆轍,也不知道種子們是否有耐心堅持到璀璨耀目,大家都在放大財富,到資本市場上去遛彎、彰顯,失去了實業的經濟,在資本的漩渦里打轉,人們更加懶惰,更加急功近利。誰還有耐心、細心地去耕耘公司——那些衣食住行中我們都需要的好公司,他們被資本的杠桿撬得撅起了高高的尾巴,被外資攬入懷抱后是人家在陶醉、竊喜。
資本最終是要退出的,這是這一代被賣掉公司套現后的普遍心態,而拔苗助長、策動投資后企業上市是他們投資套現的最可靠路徑。如此而來,原本靠技術、產品催動家電產業發展的實體企業就變得更加急功近利,無比浮躁。內虛、膨脹起來的新企業往往在實現上市一躍后迅即陷入頹廢。資本的攪局也讓原本致力于家電行業健康發展的產業鏈整體上躁動起來,偷工減料、東搬西抄、偽造數據、虛報業績等就成為行業規則。資本的血腥的逐利性讓本已羸弱的家電行業更是雪上加霜,沒有人再去耐心等待成長、持續發展,無數的“快公司”曇花一現。
毫無疑問,過去的成功掩蓋了當下疲憊的真相,資本市場的繁榮與高歌猛進遮擋了做實業人的嘔心瀝血。投機,捷徑,僥幸,成為“快公司”的典型特征。人們不再考慮走多遠,而是能走多快,多狠。可惜的是,當成功的光環和掌聲達到泡沫充斥之時,也是偃旗息鼓之日。
同時,對于一直缺乏核心技術、缺乏行業標準話語權的中國家電業而言,頻繁做殼頻繁賣掉公司也不利于家電行業的技術儲備、健康持續發展。隨著外資家電品牌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試探性進攻,到如今肆無忌憚攻城略地的市場深入,我們的話語權越來越少,產品技術、標準處處受制于人,渠道被外資直接或間接控制,內需市場蛋糕和利潤被外資侵占,這不將再是杞人憂天。
到那時,即使我們還能奪回曾經的江山,但付出的慘重代價就不可想象。日本家電企業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技術潛伏到今天的崛起,值得我們反思。
下一個三十年,是廉價中國制造終結的時代,卓越制造、品質制造、效率制造、綠色制造的時代已經來臨。而當我們離開并懷念中國廉價制造的那天,那些立志于賣掉公司的人終會回頭。
賣掉公司,很多人做不到,所以庸庸碌碌、無比辛苦;賣掉公司,極少人做到了,所以滋潤光鮮無比。賣,就有人買,買,也有人賣。這是商業,是交易。而陷入廉價、倉促交易中的中國家電業同時也陷入了別人早已設置好的重重陷阱,我們在等待被俘獲、被宰割、被控制。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推薦閱讀
央視3·15晚會上,惠普DV2000、V3000系列筆記本的質量問題再次被曝光。有惠普公司客戶體驗管理專員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出現故障與消費者使用環境臟亂差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誰都解決不了的,是中國學生宿舍的蟑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于清教:我悲哀,為賣公司這場商業陷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