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家相關部門針對互聯網電視政策至今未出,互聯網電視處境尷尬。
這種尷尬局面,其實是廣電總局和工信部的利益彼此博弈的結果。
有業內專家表示,廣電總局與工信部之間的紛爭不排除有集團利益之爭成分在內。實際上,二者的矛盾由來已久,中國數字電視傳輸標準至今猶抱琵琶半遮面,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兩個部門利益分配不均所致。
去年12月17日,廣電總局與工信部首次就互聯網電視召開了溝通會,初步達成了對互聯網電視放寬限制的共識。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工部和廣電部門的意見正在協調,將會出臺一個文件,這一文件何時出?這個文件至今未出,尚無定論!相關政策的出臺,直接影響到互聯網電視的發展。
一方面互聯網電視政策未出,另一方面互聯網電視需求日益增長,彩電企業們紛紛陷入兩難境地。對于互聯網電視來說,去年雖然爭議極大,但幾乎國內所有一線彩電企業不約而同暗中發力互聯網電視。
TCL在去年11月中旬宣布停產40英寸以上非互聯網電視;12月長虹宣布今年全面停產旗下32英寸及以上的非互聯網電視。康佳緊跟著宣稱2010年其互聯網電視銷量將達350萬臺,將占其彩電整體銷量的60%以上。多家彩電企業紛紛表示,互聯網功能將成為未來平板電視的標準配置。
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認為,未來網絡電視功能將成電視標準配置。電視整機企業是硬件提供商,都具備生產網絡電視的能力,所以網絡電視功能今后會成為一種標配,這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目前稍微高端的電視,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的,基本都已經具備了這個功能,今后的電視都會帶有網絡功能。
彩電廠商方面,他們對互聯網電視的未來是非常看好的,康佳、TCL、長虹等企業今年已經把互聯網電視作為主要方向。直至今日,彩電企業們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都是在揣摩政策的過程中生產、推廣和銷售著互聯網電視。
國內彩電企業呼吁,國家應盡早出臺明確政策,互聯網電視是國產彩電企業崛起的有力支撐,可以幫助國內彩電做大做強。
推薦閱讀
2010年世界發展低碳經濟的激情持續高漲,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政府自主減排的目標和相應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動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低碳新能源技術成為了當今投資者與消費者共同關注的焦點。 在熱水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我國互聯網電視尷尬處境暫難改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