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制造業歷經改革開放30年長足發展,如今正踩在邁進下一個30年發展階段的門檻之上。我們對中國家電制造業未來走勢的判斷,也許并不能左右未來發展態勢的方向,但是卻承載著我們對中國家電制造業下一個30年的自信、希望、愿景和理想。 全面質量管理的30年 經歷了無數的挫折與失敗,在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家電制造業打破“低價質差”魔咒,在八九十年代成功走上領跑全球家電制造業的神壇,并最終承擔起戰后日本經濟騰飛的兩大旗手產業(另一個為汽車制造工業)使命。 事實上,無論是日本的家電制造業,還是其汽車工業,日本人將永遠牢記一個美國人的功德。誰也無法否認,正是戴明及戴明環,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質量管理)讓日本家電制造業及汽車工業乃至整個制造產業擁有了一個打開歐美及全球市場大門的“質量之盾”,或者確切地稱為“天工之矛”。至于說QC、5S現場管理、精益制造、六西格瑪等等一系列旨在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生產質量的生產管理準則,無非是從不同角度對TQM的局部完善。而TQM的質量之母、興國之基的地位不可替代。 光陰輪轉,如今,TQM之光照耀中國制造業的時間,也已走過了整整30個年頭,“Made in China”也早已走向了世界。盡管在全球市場上對中國貨質量的質疑不絕于耳,“不爭氣”的中國貨所引發的質量事故仍然層出不窮。但是,無視“不爭氣”的“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Made in Korea(韓國制造)”、“Made in American(美國制造)”等,所引發層出不窮的質量事故及頻頻召回的現實,把中國貨質量定位在80年代發展初期的固定思維模式,顯然有失公允。 某業內分析人士表示:“20年前,中國貨質量差(相對于德、日、美等)或許是一個普遍現象;10年前則已經發生了些許的變化;而今天,在歐美以及全球市場上把‘Made in China’想當然地歸類為‘低價質差’行列的人士,恐怕已為數不多。”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產品質量并不是一個可以無限延伸的概念。傳統的“百年好用”產品使用壽命質量論,早已被“標準化質量”、“質量安全”及“工藝質量”所取代。標準化的設計使用期限,一方面契合了產品使用壽命與產品市場周期的內在關聯;另一方面則通過產品更新換代,社會再生產為經濟發展提供著“輪回”的空間。“試想,一款產品使用上百年,幾代人,那么我們的社會將如何進步,我們的經濟將如何發展?”他說。 當然,不可否認中國制造在產品質量領域還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提高工業產品質量,促進經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門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Made in China”并不局限于內資家電制造,而是一個包括外資家電制造在內的復合概念。事實上,內資家電制造企業的“全球化”與外資家電制造企業的“中國化”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家電制造的特征之一。因此,中國家電制造業的產品質量水平以及對“Made in China”家電的質量評價,應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評判問題,而不應該以偏概全,或者不懷好意的刻意為“中國制造”抹黑。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新中國成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質量興國’戰略所取得的成就;也應該將非法工廠、非法出口產品的質量問題與中國制造業質量評價區分開來。所以,我認為清除害群之馬,為中國制造正名,與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的整體質量水準,同等重要甚至顯得更為緊迫。”該名業內分析人士說。“相信中國、相信中國制造,目前已成為我們迫切需要向全世界證明的問題。”他說。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幾乎是一夜之間,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三地的液晶面板企業向中國大陸轉移高次代液晶面板的立場陡變:以前是顧慮重重,上堵下塞唯恐核心技術外泄,如今卻唯恐在中國大陸建廠的腳步太慢,爭相高調承諾追加投資,甚至主動出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業高舉品牌化大旗 讓世界相信中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