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導入期長達10多年;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導入期不足5年。眼下,備受眾多國內企業推崇的互聯網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導入期又會是多長?以目前TCL的戰斗激情、推廣力度,這個時間很可能只要2年。 記者注意到,自今年3月以來,長虹、TCL、海信、海爾、創維、康佳等國內彩電巨頭們陸續圍繞互聯網電視,發起了新一輪的市場布局戰。此后,“五一”、“十一”黃金周互聯網市場銷售的井噴,也進一步刺激了中外企業圍繞互聯網電視推廣的熱情,三星、索尼、夏普等外資企業也紛紛布局中國互聯網電視。
能否挑大梁 今年開始,互聯網電視的熱銷看似偶然,其實聚集了多重力量和資源后,水到渠成式爆發。一位彩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外部環境,國內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和普及應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內部環境上,視頻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融合,由動態顯示對靜態顯示的升級、從電腦視聽向電視視聽效果的震撼升級,帶來了新的家庭娛樂效果。 最關鍵的是,企業對于互聯網電視的投入力度和推廣熱情卻是集中性爆發。記者看到,除了不斷推出互聯網新品,國內企業還在積極完善產品的增值功能、挖掘產品的特色。長虹、創維、清華同方分別開通了專為互聯網電視提供內容的網站。海信、海爾則通過與第三方網站的合作,充實電視的網絡功能。TCL則獨家率先推出了可以自動對互聯網電視進行系統和內容升級的新品。 此前,一些人士認為,國內企業發力互聯網電視是尋找從制造商向內容提供商的轉型嘗試,意在制造業基礎上尋求新的利潤增值點。一位行業觀察家告訴記者,現在來看,國內企業推廣互聯網電視絕不是簡單地探索,而是充分立足制造業,通過技術手段改變此前人們對電視內容的被動接收模式,為消費者搭建一個雙向可選擇的內容平臺。 最終,企業還是要依靠互聯網電視的推廣和規模化銷售,實現企業在市場份額、產品技術趨勢話語權上的掌控和把握。眼下,對于許多國內彩電企業而言,既要能獲得規模化上的支撐,還要有產品利潤的回報。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互聯網電視上,國內企業市場推廣啟動早、產品種類多、價格有優勢。而外資企業受制于政策、社會等因素,對互聯網產品的整體投入不多,重點在LED產品上。
TCL的招術 國內企業對互聯網電視的投入得到了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記者獲悉,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期間,互聯網電視的銷量就占據了市場近5成的份額,TCL、海信、創維、海爾等企業的市場推廣重點,就是互聯網電視新品。 目前,市場上參與互聯網電視推廣的企業很多,不同內容模板的互聯網電視產品也很豐富。不過,在當前的互聯網電視博弈中,TCL的策略卻頗具特色和代表性。一位同行指出,TCL不是今年最早推出互聯網新品的企業,卻是當前市場推廣力度最大的企業。無論是此前的互聯網電視版權侵權事件,還是隨后TCL發布的全球首款可自動升級的互聯網新品,都將大眾的關注聚焦一身。 目前,互聯網電視已成為TCL品牌的特屬新標簽,許多消費者在選購互聯網電視時,首先就會想到TCL品牌,會被TCL的自動升級功能所吸引。記者注意到,在這一現象的背后,關鍵就在于TCL的獨特布局。 TCL在互聯網電視上采取了步步領先的策略。從最初的大手筆投入,在終端和市場層面全面力推互聯網電視,并配合有力度的促銷活動。同時,立足于技術創新,保持產品的核心優勢,通過全球首創的自動升級功能,為消費者提供動態更新、不斷完善的娛樂、教育、知識等海量內容。此外,還不斷通過軟硬件技術的融合與升級,加大產品的推陳出新力度,推出了中國藍光高清、LED互聯網等新品。 “TCL在國際化進程中雖然經歷了曲折和坎坷,但它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國際化。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我們相信,今天已經找到了正確的路。”TCL集團副總裁、中國業務中心總經理韓青如此坦言。 這不僅將開啟TCL全球化擴張新路徑,也將掀起中國彩電企業領跑平板市場的新序幕。
推薦閱讀
如火如荼進行當中的家電以舊換新,正成為越來越多商家“鉆空”牟利的手段,其中不乏冒險違規的行為。記者昨日暗訪調查發現,在廣州家電以舊換新指定的回收企業中,一種名為“掉包”的手法正在被這些回收企業“廣為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電視 中國彩電業崛起的新起點?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