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商社是山東知名的家電連鎖賣場,在中國家電連鎖業的歷史上,他是第一家上市的中國家電連鎖企業;曾經業界的龍頭老大;以超強的“單店效益”笑傲群雄,旗下的三聯濟南西門店和三聯濰坊店,是此時國美和蘇寧競相學習的榜樣。鼎盛時期的三聯集團,涉足商貿物流、房地產、電子信息、旅游、傳媒和金融投資六大產業,擁有170多家企業。
能說三聯集團是曇花一現嗎?在經歷了鼎盛時期沒多久就面臨著虧損460萬元,再到被迫賣掉上市公司還債,并不斷有破產消息傳出,宛如一個輪回。三聯集團的發展為何會慘遭敗局?筆者認為三聯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三大難題。 初嘗網絡甜果確以失敗告終
三聯算是最早嘗試電子商務的家電連鎖企業。1999年年底三聯集團開通了三聯家電網上商城,經營電腦、電視、空調、照相機等十二大類約2萬余種商品,曾被寄托“代表中國未來的方向”。后來三聯選擇了和超市、網吧、小商鋪合作“開小網店”的方式進行電子商務,這種網絡實體店的模式過于分散,既沒有網絡購物的便捷,亦失去賣場購物的體驗樂趣,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與國美的斗爭筋疲力盡
三聯商社最初最大股東是三聯集團。三聯商社以53億多元的年銷售額名列家電類第一名,此時的國美電器年銷售額只有23億多元。可當國美和蘇寧在全國范圍內跑馬圈地時,三聯卻錯失了家電連鎖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三聯商社后來經營出現問題,進行拍賣,國美通過第三方收購成功,此時成為了三聯商社的最大股東。三聯集團自動引退,但仍持有一定股份。雖然三聯集團滿腹怨氣,但是黃光裕的強勢只能讓他隱忍,隨后黃光裕突然出事,于是三聯集團決定另起爐灶,打造“新三聯家電”,比如債券、虧損、經營等等,和國美打官司。一方面是打擊國美,一方面也是為自己造勢,可這反復的斗爭把三聯累的筋疲力盡。
負債累累并指為天文數字
此外,起初的三聯可畏是肥的流油,這造城那建島,但結果確沒有為三聯帶來利潤,反而成為一個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吞噬了巨額資金。根據三聯商社年報,到2005年年底屬于三聯集團的配送中心共占用了三聯商社近7億元資金。
由于長期拖欠供貨商貨款,此前國內不少家電廠家都對三聯實施過斷貨制裁,有的甚至將三聯告上法庭,而缺貨也是三聯商社此前經營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4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562萬元、2371萬元、116萬元,而到了2008年,僅上半年就虧損了4689.53萬元,三聯連鎖店在地方的凈利僅為五六個百分點,遠低于國美、蘇寧15個百分點的凈利潤。
迄今為止,為了追索三聯集團及其關聯公司貸款和欠款的訴訟已經不下40起,涉訴金額更被指為天文數字。
推薦閱讀
10月19日,香港上市的創維數碼(0751.HK)、TCL多媒體(1070.HK)等彩電企業的股價一路“井噴”,分別上漲8.59%和12.9%,其中創維數碼更是以4.3港元的收盤價刷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股價。 要知道,在2008年11月最低谷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連鎖的衰落:三聯集團面臨三難窘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