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門診樓變頻多聯空調設備及其安裝”采購項目的投標中,報價1707萬元的廣州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卻出人意料地敗給了報價2151萬元的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理由是因文字錯誤,為此廣州格力將與廣州市財政局對薄公堂。(11月2日《中國青年報》)
民諺曰:買東西要貨比三家。也就是說,不論單位或個人,花錢消費一定要多訪幾個賣主,多打聽價格,多比較質量,這樣才能夠買到性價比最高的商品,才不至于上當做“冤大頭”。可是廣州番禺區中心醫院卻反其道行之,放著報價最低的投標不用,偏偏要用報價最高的投標,比來比去,多花400多萬元,甘做了“冤大頭”,這種古怪反常的政府采購行為著實讓人費解。
格力空調在第一輪評審中被推薦為第一中標候選人,這說明,格力空調的性價比在投標企業中是最高的。如果采購人僅僅因為格力標書中細微的文字錯誤就棄賤買貴,這一理由實在是漏洞百出,完全站不住腳。政府采購的目的是少花錢、辦好事,在采購過程中,政府應該主要關注采購的實質內容,也就是關注采購商品或服務的性價比,而不是只關注形式內容,如果實質內容達標,形式內容略有瑕疵,完全應該允許投標人補正,實際上,《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五十四條也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政府如果緊盯投標形式內容的瑕疵不放,并以此影響采購的實質內容,廢棄性價比最好的報標,則是明顯的因小失大錯誤。再退一步講,即使格力的標書確實不合格,不予采用,那么,當時投標的企業多達五家(2008年12月15日《東方瞭望周刊》),報價在格力之上在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之下的也有三家,按正常邏輯,番禺區中心醫院在放棄格力之后,應該優先選擇考慮次低的報價,為何番禺中心醫院對這三家較低的報價都不予考慮,偏偏要買最貴的,難道這三家企業的標書也存在文字錯誤?
政府采購是一塊大蛋糕——2008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已達5900多億元(2009年10月21日《經濟參考報》),正是因為這塊蛋糕的誘惑巨大,因此,企業在分享這塊蛋糕,政府在切這塊蛋糕過程中很容易生成灰色利益鏈條,滋生采購腐敗,主要表現為:投標企業賄賂政府采購主管部門、采購人或評委,從而獲得“內定”或其它有利的中標機會,這些腐敗行為必然影響中標公平,妨礙良性競爭。廣州市在2007年就已經爆發了此類政府采購腐敗“窩案”(2007年12月12日新華網),相當于有“前科”,此番在廣州番禺區又發生如此蹊蹺的政府甘當“冤大頭”怪像,難免不讓人懷疑這一怪像的背后是否存有不法貓膩?
政府是人民的“管家”,“管家”亂花錢,人民很心疼,也很生氣,我們希望,對番禺區中心醫院空調招標行為負有監督職責的檢察院、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弄清番禺區中心醫院當“冤大頭”的真實原因;我們希望,國家盡快完善《政府采購法》的實施細則,從法律環節堵住政府“冤大頭”現象的發生。
推薦閱讀
自夏普6代線花落南京之后,外資在中國大陸面板建廠的腳步開始加快。在LG宣布將在廣東組建8代液晶面板工廠后不久,三星日前也公布了在蘇州合資投建7.5代液晶生產線的計劃。在此前,京東方、龍飛光電等面板生產線已陸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廣州格力,為何要狀告廣州市財政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