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計劃令人欣喜若狂,如此大干快上,我們真能掌握未來的產業節奏? “我們當然想到內地建廠了。”在新建成的TCL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工廠里面,一群人黑壓壓地跟在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的身后,其中不乏三星、LG等上游面板廠的高層,奇美集團董事長廖錦祥也是其中一個。奇美是臺灣企業,以經營壓克力板起家,上世紀90年代進入液晶面板產業,廖錦祥于2004年從創始人許文龍手中接過大權,此后奇美進入穩定增長期,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生產商。 他說,如果沒有中國臺灣地區當局對液晶面板建廠的地域限制政策,奇美早就來內地建高世代線了。實際上,奇美已經與有國資背景的佛山廣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資意向,準備在佛山南海區建立8.5代線液晶面板廠。 液晶面板是整條液晶電視產業鏈中最核心和基本的一環,代數越高說明技術水平越高,6代及以上的液晶面板生產線被稱之為高世代生產線,只有它才能更經濟地生產出用于26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的面板,4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則需要8代線以上。中國內地目前沒有一條高世代生產線,京東方去年9月在合肥建立的6代線到2010年才能投產。中國彩電企業要生產大尺寸液晶電視,須進口液晶面板。 一直以來,掌握著高世代面板生產技術的三星、LG、夏普、奇美、友達,也不愿打破政府當局的政策限制到中國內地建廠,2007年中國國產液晶電視集體敗北,就是因為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缺乏。 最近,它們的姿態有了明顯的改變。一個事實是,TCL液晶模組的投產,就能吸引來如此多的面板產業巨頭,作為奇美的當家人,廖錦祥也要親自赴宴;另一個事實是,從南海、南京、昆山接續傳來它們要與當地政府合資建高世代面板廠的消息。現在中國內地等待建立的8代線及8.5代線已經有6條:夏普與南京政府的8代線,龍騰廣電與昆山政府的8.5代線,廣新光電(即奇美)與佛山政府的8.5代線,LG與廣州市政府的8代線,三星與蘇州市政府的8代線,以及中國廠家京東方在北京建立的8代線。 中國內地即將為高世代面板廠而大興土木,再加上不斷飛增的液晶市場規模,這一切似乎讓人欣喜若狂,仿佛重回到上世紀90年中期七大彩管(CRT電視的核心部件)廠家來中國建廠的情形,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彩電廠家主導了CRT時代。如今,他們還能順理成章地主導液晶電視時代嗎? 被迫投誠 幾個月前,液晶面板廠的老板們還都趾高氣昂地等著整機廠家去排隊買貨。據說很多中國彩電廠家的一把手都有上門求貨的經歷。造成這一情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液晶面板被幾大廠家控制了;二是中國的液晶電視銷售得太紅火,面板供不應求。 今年以來,由于“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中國市場加快了液晶電視替換CRT電視的速度。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液晶電視產量同比增長123.2%。DisplaySearch原本僅預期中國內地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約在1880萬臺左右,現在調高預期至2360萬臺,會比去年成長超過八成。 從邏輯上來看,面板廠家只有在最接近客戶的地方建廠,才可以大大地降低整機廠家的供應鏈成本,也才能獲得競爭力。更何況,進口液晶面板需加收5%的關稅。如此算來,進口液晶面板是毫無競爭力的。但由于這個產業相對集中,擁有高世代面板技術的廠家并不著急,他們的算盤是:沒有我的貨你怎么生產? 如果京東方不建8代線,他們確實可以這樣高枕無憂。去年12月份,京東方發布公告稱,公司即將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280億元建立8代線液晶面板生產線。這一公告等于宣布了,中國將有能力做8代線。 有了技術之后,剩下的就是錢的問題。既然北京市政府可以給京東方巨資來建8代線,那么其他地方政府也有這樣的能力。事實上,現在待建的高世代線,出資人全部是地方政府。這也符合中國政府年初時制定的“電子產業振興計劃”。一旦政府動真格的,中國液晶面板的需求最終是可以解決的。 等到國內面板廠都建成投產,外資企業控制產業鏈的欲望也就會落空。到那時,如果再度提升面板關稅,那么外資面板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龐大的中國市場在眼皮底下溜走。很多權威機構估計,2011年中國內地液晶電視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如果將CRT全部替換成液晶電視,一年將有5000萬臺的液晶電視產量,再加上6000萬~7000萬臺液晶顯示設備的需求量,“中國即使關起門來,也能自給自足了。” 國內一家彩電企業的負責人覺得,到那時面板廠就該求我們了。 所以,在京東方發布公告之后,外資面板廠便有了“投誠”之舉。最先透露來中國內地建高世代線的面板廠是夏普,雖然后來否認了幾次,直到8月31日計劃最終落到紙面上:南京市政府耗資138億元換來了夏普拋棄的6代線液晶生產線和一個將幫助南京建8代線的承諾。而這一天也正好是京東方8代線破土動工的日子。最近,LG集團下的LGD面板公司承認,已經與廣州市政府就生產8代線的事情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三星方面也稱與蘇州市政府達成初步意向,要建8代線面板廠。9月26日夏普6代線正式在南京開工動土。 日韓企業的投懷送抱,讓中國臺灣的面板廠坐立難安。但中國臺灣地區當局有明確規定,不得向臺灣之外的地區輸出液晶面板生產技術。事實上,日韓國家也有相同的限制政策,比如韓國《產業技術流出防制法》,LCD、半導體是核心戰略產品,韓國企業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需要政府批準。 不過,這并非不可規避。解決的途徑一般是:中國各地政府出錢,外資廠出人(即團隊),人到了基本上技術就到了。這樣就不是外資廠投資建廠了。此次日韓企業到中國內地建高世代線,大多走的是這個路徑,夏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實,奇美在佛山也是按照這個模式操作,而龍騰光電要建的8.5代線用的技術也主要來自奇美。 除這種模式外,日韓及臺灣企業也在極力地說服各自政府及當局對液晶面板技術放行。就像LGD CEO權映壽所說,中國內地的面板企業(京東方)已經掌握了8代線的核心技術,韓國政府沒必要再固守已廣泛普及的生產技術,否則韓國面板巨頭就有可能失去巨大的中國市場。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在中國家電連鎖業的歷史上,三聯集團始終是無法被忘卻的一筆:第一家上市的中國家電連鎖企業;曾經業界的龍頭老大;以超強的“單店效益”笑傲群雄,旗下的三聯濟南西門店和三聯濰坊店,是彼時國美和蘇寧競相學習的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資面板廠“投誠”液晶“陰謀”論迭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