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CD到DVD時代的過渡,用了不到十年,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又一個10年過去了,下一代影碟機的技術和產品卻仍然在模糊中前行,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這次影碟機技術的升級變得艱難?
是索尼和東芝的技術之爭拖累了技術演進的步伐,是盜版DVD碟片的“深入人心”拖累了產業的發展,還是以互聯網為中心的娛樂生活讓我們離影碟機市場越來越遠?
20世紀90年代早期,VCD的橫空出世,趕走了風靡一時的錄影帶和LD,盡管版權問題尚未理清,但以萬利達、步步高、先科、愛多為代表的弄潮兒展開的大混戰,讓VCD碟機占據了眾人的客廳。
好景不長,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DVD憑借更大的容量、更佳的音質與清晰度以及并不高昂的價格,將VCD機、充斥大街小巷的盜版碟片所培養出來的消費基礎一舉占為己有。
新世紀以來,全世界的潮流則轉向了藍光技術的高清影碟,以索尼為首的藍光DVD憑借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在大戰中大獲全勝,并隨即開始了對于市場的耕耘。
而對手東芝則宣布徹底放棄HD-DVD格式。
中國的高清影碟市場也先后上演了國產技術標準的戰役,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的EVD在5年前就把大家搞得云里霧里,至今已經逐漸失去了風光;在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日本東芝引進原HD-DVD技術之后,中國高清光盤產業聯盟在去年末正式誕生,并為之取上了一個新的名字CBHD“中國藍光”。
9月17日,首批CBHD碟機正式上市,售價被定格在了2000元上下。與之相配套的中國藍光影碟,在卓越網上的叫賣51元。目前擁有數十部電影的選擇。
而對手索尼藍光(BD)則將旗下的藍光碟機產品,由原來的5000元下降到3000元左右,部分BD碟片在當當上售價甚至不足100元,逐步拉近價格以應對CBHD這個新生的“對手”。
乍看之下,高清平板電視的逐漸暢銷,為高清影碟機提高了堅實的剛性需求,DVD所不可比擬的高清畫質,以及中國視頻音頻標準推出后大幅降低了的影碟生產專利成本,藍光的前景確實一片大好。
但筆者認為,CBHD的發展之路將困難重重。除了強大的索尼藍光以外,它還有更為恐怖的對手,即因互聯網而衍生的消費習慣,這是VCD和DVD時代所前所未見的。
而在視聽上,擁有無限便利和片源的互聯網,或許正是包括CBHD在內影碟機在未來所面臨的最大困惑。人們是否已經習慣買完碟之后在高清電視上享受視聽?
從內容上看,影碟機產業也已經越來越缺乏優勢。由于海外影視作品的引進存在諸多的限制,諸多資源沒有辦法通過合法的途徑在中國市場上發行,更不用說是生產CBHD格式的碟片了。CBHD在可預見的未來都無法擁有包括韓劇、美劇、日本動畫在內的,最為國內觀眾所津津樂道的片源。
價格也是個問題,三四百元的移動硬盤便可以足不出戶輕松儲存數百部清晰度堪稱良好的大片,縱使在不久的將來CBHD能夠通過大規模生產將每張碟片的價格控制在20元左右,把碟機的成本壓在數百元,基于互聯網的價格優勢仍然難擋。
要改變一個時代或者復制VCD和DVD過去的奇跡,中國藍光已經不再可能,但對于影碟機的未來,一個擁有優良的畫質和相對低廉的價格的中國藍光,或許會擁有一個不錯的前景。
推薦閱讀
就在黃金周結束后的第一周,9月“家電下鄉”銷售數據發布。記者注意到,與7、8兩月相比,9月“家電下鄉”銷售總量出現下滑。來自商務部家電以舊換新系統10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省5市試點地區共計回收舊電器達107.>>>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藍光發展困難重重:互聯網優勢難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