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界不同,企業的境界也有高低。汶川大地震時,有的企業慨然解囊,有的企業一毛不拔。 我一直認為,美的和格力都是中國最好的企業。從兩家企業產品受歡迎的程度及企業盈利報表,即可窺知一斑。但是,要論企業境界,我覺得這兩家企業還有不小差距。 發此感慨,是因為最近兩家企業又開始新一輪“口水仗”。美的在全國媒體發布整版廣告,宣稱在“家電下鄉”中美的空調銷量遙遙領先,變頻空調處于絕對第一位置。格力老總董明珠直接發起反擊,暗指美的吹牛,不拿業績說話,并暗指美的變頻空調是“拿外國的零部件貼牌”。兩家企業在“銷量”和“變頻”上各執一詞,大打出手。本來都是受人尊重的企業,卻因為數據不同而互相詆毀,不免讓人小看一大截。 既然是對手,競爭也就在所難免。但是,君子生財,取之有道,企業競爭,也需要在規范內展開,虛構數據及相互詆毀,都為高品格企業所不齒。遺憾的是,中國企業似乎走不出這個怪圈,一旦成為競爭對手,總把對方當成敵人對待,欲置死地而后快。此前,海爾和海信、格蘭仕和美的、TCL和步步高,都曾有類似行為發生。在這方面,中國企業著實應該向外國企業學習。日本家電產業至今都是全球金字塔頂端的企業,索尼、夏普、松下等等,一頂一個的厲害,但是,你看到它們之間互相詆毀了嗎?相反,他們還會適時開展合作,共同開發技術難題,然后實施成果共享。但是,中國同行企業似乎永遠坐不到一個板凳上,即使結成利益聯盟也是同床異夢。2001年,中國彩電企業結成價格聯盟,不就就應為康佳(當時的老總是陳偉榮)率先反水而分崩離析。2006年,TCL、創維、康佳、長虹四家彩電企業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投身液晶面板,努力了半年之后不了了之。為什么?達不成共識。 和彩電有所不同,中國空調算是比較爭氣的產業。這幾年,格力、美的、海爾,牢牢占據空調三甲地位,外資品牌難以染指。也許消費者買彩電的時候會想一想到底買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但是他們在買空調的時候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國產品牌。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說明本土空調企業的成功。 遺憾的是,如此成功的空調企業,在處理本土企業利益之爭的時候,總是給人留下小雞肚腸的印象。我們經常說競爭實際上是競合——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可是,競爭有了,合作在哪里? 狹隘的企業心態,勢必局限企業可持續發展。這樣的心態,企業無法開展技術合作,對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形象建設不利。我們經常說中國企業短于核心技術,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企業無法開展技術合作,難以形成技術合力。 我相信董明珠和方洪波都是相當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想好一個問題:如此爭吵,會給消費者留下什么樣的企業印象?到底得大還是失大? 實際上,格力、美的并沒有因為爭吵而分出高低,企業為此進行的營銷資源投放,基本上屬于無效投放。在人們看來,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是不屑于競爭對手說什么的。當然,一個真正自信的企業,也不會隨便詆毀競爭對手。 美的和格力,作為中國優秀企業尚且如此,其他企業的境界可想而知。以這種心態做企業,我真擔心企業有無長遠的未來。
推薦閱讀
評論:互聯網電視符合產業發展方向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旨在進一步維護著作權的合法權益,規范互聯網視聽節目傳播秩序。政府部門在加強對互聯網電視內容監管的同時,應該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一家之言:從格美之爭看中國企業境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8978.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