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是國家繼“家電下鄉”、“節能減排”之后出臺的又一重要的經濟刺激措施。政策出臺至今,廣受企業、消費者和媒體的關注,但在執行道路上存在很多難題。在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統一的國家措施究竟會從什么時候開始?“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對招標企業和消費者有一些限制,在此情況下如何實現拉動國家5000億的預期內需?如何使消費者最終受益?這一系列的問題都給“以舊換新”的未來涂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7月22日,人類觀賞到了500年一遇的天文奇觀——日全食。而位于東經116°28′北緯39°48′的北京,只能透過厚厚的云霧捕捉到日全食的“初虧”景象。“初虧”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雖不甚壯觀,卻讓人滿懷期望,期待著生命奇跡的出現。如果用日全食來形容金融海嘯,“以舊換新”便是出現在中國經濟上空的“初虧”,預示與黑暗的斗爭和奇景的出現。
“家電下鄉”、“節能補貼”、“以舊換新”并稱為國家刺激家電消費的“三駕馬車”。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家電下鄉”與“節能補貼”憑借先期優勢走在了前頭。初出茅廬的“以舊換新”卻在一片爭議聲中緩慢地行進。
在全國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公布的2009年1至6月份全國家電下鄉各省份銷售情況中顯示:1至6月全國共銷售各類家電下鄉產品共計9610167臺/套,銷售金額達到162.29億元。當然,這與早前預計的拉動國內消費約16000億元還相差甚遠,但為處在金融危機漩渦下的中國經濟帶來了希望。被寄予厚望的還有“以舊換新”,預計拉動800億內需。相對“家電下鄉”,800億內需并不搶眼,但對于整個家電行業、對廢舊電器回收產業鏈、對我國的環保事業等都有不可估量地影響。
同“家電下鄉”一樣,人們對“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實施都經歷了從熱情洋溢到處變不驚地情緒蛻變。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巨大的情緒落差?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以舊換新”如何創造消費奇跡?消費者如何真正得到實惠?諸如此類的疑問不免為“以舊換新”涂抹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模糊”規定
最早放出“以舊換新”聲音的是在5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會議提出安排20億元用于政策補貼,并確定了9個試點,參與換購的消費者將得到10%的補貼,將廢舊電視送往拆解企業的回收企業同樣也可以獲得補貼。這時的“以舊換新”只是提出了一個概念,并沒有相關的實施細則出臺。但就是這樣概念化的“以舊換新”引發了一場有關家電前景、廢舊產品回收、擴大內需、法律法規健全等問題的大討論。直到7月6日,隨著商務部《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的下發,“以舊換新”的詳細流程才進一步明朗化。
該辦法對補貼上限標準進行了明確規定:電視機400元/臺,冰箱(含冰柜)300元/臺,洗衣機250元/臺,空調350元/臺,電腦400元/臺。這里所指的上限是消費者能夠獲得補貼的最理想價格,但實際的情況是大多數消費者家中的廢舊電器無法在回收企業那里拿到好價錢。相對補貼上限標準而言,消費者更需要的是廢舊電器的回收價格指導標準。由于廢舊電器存在使用年限、破舊程度不同等差別,國家沒有急于對回收價格一刀切,為各個試點回收價格指導標準的制定留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
另一個比較模糊的規定是針對回收企業在回收廢舊家電過程中產生的運輸費用補貼。細則中只提到將由拆解企業墊補回收企業的運輸費用,之后憑有關材料申請補貼,但對補貼的量比與數額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
8天后,商務部在北京宣布,汽車和家電產品的“以舊換新”正式啟動。確定政策的執行時間為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按照政策的相關規定,對“以舊換新”銷售企業和回收企業的招標工作從2009年7月29日正式開始。也就是說,現在市場上各個版本的“以舊換新”仍然是商家的促銷措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舊換新”。筆者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8月底招標工作結束,“以舊換新”按照全國統一的流程執行,持續時間也不過9個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以舊換新”能否拉動800億的內需?加上配套細則尚未出臺,“以舊換新”的實施時間很有可能一拖再拖。如此一來,消費者的熱情可能會漸漸“冷卻”。
硬性標準
令人擔憂的還不只是“模糊”的規定。想要邁進“以舊換新”的大門,首先要經過商務部的嚴格挑選。北京地區針對銷售企業的招標文件中規定,投標人必須是在北京地區注冊三年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或2008年在北京地區納稅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同時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企業流動資金不低于3000萬元。文件還規定投標人年家電產品銷售額需位居本市前列,一般在1億元以上……
在眾多的條件中,企業最難達到的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注冊資金不低于5000萬元”。據筆者了解,除蘇寧、國美外,知名家電品牌海爾、格力、海信等都不能同時具備上述兩項條件,其它的家電制造商也大多采取在北京建立分公司的形式,而像夏普、西門子、三星等外資企業就更難達到招標要求。無形中數量眾多的家電制造商被阻擋在北京“以舊換新”政策的門外,僅留下渠道商蘇寧和國美這樣的家電賣場“盡享盛宴”。
相對“家電下鄉”的招標要求,“以舊換新”顯得包容不足,古板有余,難免被人猜忌有不公平競爭之嫌。北京市商務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回應上述觀點時表示,制訂這樣的標準,并不是刻意要把制造企業排除在外,而是為了篩選出有足夠能力的企業承擔以舊換新的任務。除去家電大賣場,家電廠商的自建渠道和一些三、四級城市的地方性賣場是不是就真的不具備承擔此重任的能力?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了上半年出口重點商品系列預警。海關提醒,在技術含量較高的平板電視方面,液晶電視使用的面板特別是大尺寸面板基本依賴進口。核心技術的缺失已經掣肘我國彩電產業發展。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以舊換新”陷“初虧”之困如何破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