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已經在全國9個試點省市展開。該政策除了旨在拉動內需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梳理我國家電回收過程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回收體系。
眾所周知,廢舊電子垃圾回收處理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然而多年來,大多數正規電子垃圾回收拆解公司卻處在“吃不飽”的狀態。2005年,海爾集團和青島新天地投資公司合資成立了青島新天地生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卻因收不到原料而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2005年,廣州電器維修行業協會與廣州再生資源協會合作,醞釀建立廣東省首個廢舊家電回收基地,但至今仍未完成;今年,四川長虹剛建成的廢舊家電處理線也處于停工狀態。
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是因為政府、企業沒有在家電回收工作上下工夫,而是因為我國家電回收行業市場化運作出現了問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和2011年即將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以舊換新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賣廢棄電器產品的熱情。目前以舊換新最高補貼價格為500元,這遠遠高于一臺廢舊家電賣出的價格,消費者自然傾向于以舊換新。另外,以舊換新是一項長期執行的政策,它培養了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并促使他們將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家電當成一種習慣。
第二,以舊換新政策和《條例》給回收處理企業足夠的資金支持,使企業能夠真正運轉起來。據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正規的家電回收拆解企業回收處理一臺舊冰箱的收入約為228元,但收購費用約需要230元、運費15元、處理成本90元、設備折損29元、人力成本3元。粗算下來,如果收購一臺廢舊冰箱,虧損就接近140元。以舊換新政策對回收處理企業的物流費用進行了補貼,而《條例》則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對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進行補貼,使企業能夠真正實現贏利。
不過,目前《條例》中涉及的家電回收處理基金還是由生產企業來買單,這就會出現生產者可能因此提高產品價格,把一部分責任轉嫁給銷售商或轉嫁給消費者的問題。所以,全社會都應組織參與綠色回收,整個運作過程應公開、透明。如補助哪家企業、在哪個過程中進行補助、補助多少等都要公開、透明。而政府、第三方環保組織等須加強對整個運行過程的監督。
推薦閱讀
作為首都,北京素來有包容外來者的傳統,無論是外地人還是非本地文化,當年徽班進京,最后卻成為“京劇”,其包容力可見一斑。但是最近北京出臺的《對北京市家電以舊換新銷售企業招標公告》(下稱“招標公告”),卻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家政策利好 助力家電回收市場化提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