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正在從生產力經濟轉換到知識型經濟,日本家電產業正在步美國制造業后塵,引起日本專家有關日本家電產業或將空洞化的擔憂。中國家電產業能否把握住全球消費電子工業產業鏈轉移的機遇,關鍵在于是否能夠主動參與上游產業鏈資源的整合及開發,實現整機制造與上游產業鏈的完整對接
種種跡象表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正在從生產力經濟轉換到知識型經濟,進出口貿易也從產品出口、技術輸出型轉化為技術出口、產品進口型模式,全球產業鏈轉移的領域也從紡織、食品、化工材料等延伸到家電、消費電子等消費品工業領域。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家電產業能否把握住全球消費電子工業產業鏈轉移的機遇,關鍵在于是否能夠主動參與上游產業鏈資源的整合及開發,實現整機制造與上游產業鏈的完整對接。
美國老牌企業惠而浦轉型品牌運營商
日前,美國老牌白家電廠商惠而浦公司宣布,時隔14年在中國市場推出其冰箱產品。但是,相關資料則顯示,包括冰箱在內的空調、熱水器、洗衣機等產品均委托該公司與海信的合資工廠生產,絕大部分產品授權蘇寧電器獨家銷售。
其實在美國制造業,類似惠而浦由生產型企業轉型委托制造方式的品牌型企業為數眾多。哈佛商學院大衛·布魯納教授的一項研究表明,受美國產業機構調整,勞動力成本、稅負成本以及法律風險成本的影響,自1978年開始美國的制造產業已經開始了向海外市場轉移。尤其是1998—2002年期間,Fruit of the Loom、TransOcean、R & B Falcon等美國制造企業非但將生產基地遷出美國,甚至將公司總部從得克薩斯、加利福尼亞、新澤西等州搬遷至開曼群島、百慕大島以及維京群島等離岸公司聚集區。
資料顯示,2005年7月成功“擊退”海爾將百年家電品牌美泰克收歸麾下的惠而浦公司,目前旗下已擁有惠而浦、美泰克、KitchenAid、 Jenn-Air、Roper、Estate、Admiral、Magic Chef、Amana以及Inglis等10余個層次不同的品牌。該公司在全球12個國家(地區)擁有7000名員工,68個制造研發中心。
據悉,該公司定于7月22日召開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但是,從其第1財季營收同比下降23%,減收至36億美元;剔除匯率影響,銷售額同比下降14%來看,惠而浦所面臨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其中,惠而浦北美市場營收同比下降達20%,不考慮匯率影響,銷售額同比下降約17%;其北美工廠出貨量下降幅度則出現了10%—12%不等的同比下降情況;惠而浦歐洲則出現約26%的同比下降情況,營收減至6.6億美元,2009年度歐洲工廠出貨量預計下降約10%左右;拉美地區營收同比下降26%,預計2009年全年其巴西工廠出貨量同比下降幅度約5%左右;亞洲地區盡管營業收入達到其總營收的約3.3%,但是同比下降幅度則是最低的,僅為13%左右,剔除匯率影響銷售額則同比增長達3%左右。與此同時,營業利潤同樣呈現同比增長的態勢。 尤其是在北美市場,該公司盡管積極推進了其成本削減及生產力提升計劃,營業利潤同比提升近3倍,但是高達2300萬美元產品召回費用開支,還是部分抵消了其成本削減的努力。與此同時,惠而浦在北美市場同樣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單位產量大幅下跌的不利影響,而上述不利因素在2季度乃至年內轉好的可能性顯然比較小。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美國經濟形勢的持續不明朗,不排除惠而浦在北美市場以及包括中國市場之內的海外市場大量采取委托生產方式,加速其‘去制造業’步伐的可能。”
“去年開始,GE公司就曾希望脫手其賴以發家的家電照明業務,目前則逆勢投資該項業務,希望賣個好價錢。日前也傳出海爾減半殺價重啟并購GE家電業務計劃,足見GE公司鐵了心的要賣掉家電照明制造產業則是不容回避的事實�!痹摌I內分析人士指出。
日本家電企業委托生產加速
日本著名學者、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藤末健三,日前撰文否定了媒體等將日本出現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時隔28年的進出口貿易逆差成因,歸咎于全球金融危機蔓延、歐美汽車及家電等需求銳減等因素的判斷。
藤末教授指出:夏普等日本制造企業迫于日元升值及勞動力成本壓力,推進地產地消(Local Production for Local Consumption)戰略,將制造基地轉移至海外市場或者通過海外委托生產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促使日本由產品輸出國變成進口國,并最終導致2008年度出口額同比下降16.4%,減少到71兆1435億日元;進口額同比下降4.1%,減少到71兆8688億日元,出現7253億日元的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某日本媒體一則題為《電器巨頭,海外委托加速》的報道則顯示:包括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日本富士通,迫于半導體及電子元器件巨虧近700億日元的生存壓力,被迫將尖端半導體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委托給臺積電代工。而海外委托生產方式,則給富士通帶來每年約150億日元的成本削減貢獻。
另外,2008年關閉英國工廠的日本Victor(JVC)公司則將其平板電視產品全部轉由委托生產方式;2009年以來日立公司墨西哥、捷克生產工廠相繼撤退,在北美及歐洲市場委托當地企業代工生產;東芝則計劃撤出手機國內生產業務,從10月份開始全部委托海外企業生產;夏普也為了擴大手機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加大了海外委托生產的比例。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出資20億元從日立引進國內第二條等離子面板量產生產線。在液晶市場一片高漲聲中,此次合肥斥巨資投入偏冷的等離子項目,業界褒貶不一。 據悉,負責引進該項目的安徽鑫昊等離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外家電業現空洞中國企業提產能正逢其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