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城市家電以舊換新正式啟動。近日,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對家電以舊換新的補貼辦法、操作流程及組織實施等內容作出具體規定。
繼“家電下鄉”之后,“以舊換新”政策將刺激消費的目標區域由農村擴大到了城市。
有關部門欲通過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的調控指向十分明確。與此同時,該項政策的實施也有助于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發展。但是,行政力量主導下的方案設計不可能全面顧及各方面的聲音,以舊換新政策績效是否會在實施中大打折扣,尚需時間來考證。
從實施辦法的具體規定看,設計者可謂煞費苦心。根據辦法規定,購買人購買新家電時可直接申報家電補貼,由銷售企業代財政部門進行審核,對符合要求的可當場兌付補貼資金。領取補貼手續的簡化,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利益兌現,有關部門的誠意從中可見一斑。
然而,市場對此也不乏質疑之聲,其中所謂的“戶口壁壘”就觸動了許多敏感的神經。在此次以舊換新活動中,只有具備試點城市戶籍的居民才可以享受政策優惠。而試點地區主要是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這意味著大批以舊換新的暫住者或將無緣受到這一政策惠顧,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需得到充分的關注。此外,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種違規行為可謂無孔不入,監管成本可謂大矣。例如,如何防止連鎖商家隱形提價后再提供補貼服務就值得高度警醒。在國家有關補貼政策出爐之前,商家也經常會有打折讓利促銷活動,在市場標價之上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折扣幅度。現今,商家如果在“以舊換新”補貼的宣傳掩飾下,取消原有優惠或暗自提高家電商品原價,那么廣大消費者在事實上就支出了更多的成本而非享受優惠。一旦這些問題成為業內的“潛規則”,那么“以舊換新”將無力再對消費產生任何刺激績效。
況且,與動輒數萬億的投資資金規模對比,財政部門對“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的補貼規模仍顯不足。而且補貼資金多用于具化的行業領域,最終制約住了財政補貼效果的充分體現。例如,家電和汽車等商品是政策提振的核心,但是在農村供電系統不穩定和商業贏利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這些財政補貼資金的拉動經濟效果會受到較大制約,能否最終以倍數效果帶動經濟增長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更進一步講,即便實施細則設計科學、監管實施到位,以舊換新等政策也只是在即期或某一區域激發出部分消費。將國內居民的“高儲蓄”真正轉化為現實消費,并不能倚重某一政策措施的推動,其根本還在于提高居民收入預期、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近年來,我國國民財富的分配結構呈現出由居民收入向國家財政和資本大幅傾斜的趨勢。從1997年到2007年,政府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0.96%上升到20.57%;企業營業盈余占GDP的比重從21.23%上升到31.29%;而中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則從53.4%下降為39.74%。居民內生的消費欲望由于歷史積累不足而根本無法得到提振。另一方面,社會保障體系滯后成為提振內需的重要掣肘因素,養老、醫療等預防性開支擠占現實的消費。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占人口總數的15%。在醫療領域,相對匱乏的醫療資源難以在短期內改觀,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也不可能立即獲得重大突破。此外,房價高企、教育費用偏高等客觀情況的存在,也難以令老百姓毫無顧慮地花錢。
所以,只有在“藏富于民”、完善社保體制等基礎性改制完成后,居民們的荷包才敢大膽敞開。(作者系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主持人、經濟學博士)
推薦閱讀
短短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上漲20%,會不會對終端的彩電產品價格造成影響?記者昨日多方求證,由于上游玻璃母板等原料供應不足,整個平板電視產業鏈受制此瓶頸,供求關系的變化導致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中國臺灣屏最新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績效待考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