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接替了馬明哲天價薪酬的位置。2008年朱江洪總收入達到4000萬元,其助手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僅比他少12萬元排名第二,經過三次股權激勵,董事長朱洪波和總裁董明珠通過所謂高管股權激勵,截止2009年3月13日,二人身家增至1.7億元。
如果是市場化的產物,無須對高管高薪進行道德抨擊,格力電器高管高薪部分是市場化的產物。
在解決了與大股東格力集團的糾紛之后,格力電器逐漸擺脫國有控股一股獨大的局面,為保持高管隊伍的穩定性,實行股權激勵機制。在2005年格力電器“股改”時,珠海格力集團(格力電器控股股東)除支付股改對價外,還作出承諾,在2005、2006、2007年度中的任一年度,若公司經審計的凈利潤達到承諾的當年應實現的數值(以上三年對應的凈利潤數分別為50493.60萬元、55542.96萬元、61097.26萬元),將從格力集團所持股份中拿出2639萬股用來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管理層每年可以購買713萬股。
股權激勵實行之后,格力集團不僅業績穩定,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從僵化的、糾紛激烈的國有控股企業向市場化企業轉軌的過程。
但格力電器的天價薪酬又是不公平的,這樣的天價薪酬并非全部市場化的產物,而是資本市場激勵機制扭曲的產物,是利益暗地輸送的結果。
格力電器高管的天價高薪源于期權激勵。格力電器共有三次股權激勵,2006年7月11日,格力電器實施第一次股權激勵方案,實施了每10股轉增5股的利潤分配方案,朱江洪和董明珠各自獲得150萬股激勵股份,兩人合計占激勵股份總數42.08%,該部分股份于2007年3月26日解禁。2007年10月31日,格力電器實施第二次股權激勵方案,董事長朱江洪和總裁董明珠各自增加250萬股股份,持股成本為3.87元,兩人占激勵股份總數提高至46.76%。該部分股權于2008年4月2日流通上市,期間格力電器股價曾一度沖高至62.79元。2008年7月兩次實施了每10股轉增5股的利潤分配方案,激勵股份數上升至現在的1604.25萬股,2009年3月13日,格力電器3.43億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
期權激勵,高管必須達到一定的業績才能行權,所謂利益輸送,是指利益激勵門檻低,獲得激勵的成本低。格力集團按當年年底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作為出售價格,向公司管理層出售713萬股的股份。
應該承認,格力電器的公司高管具有經營能力,他們完成了股權激勵時的業績目標,但同時應該看到,股權激勵的成本與門檻過低,員工買入價格極低僅4.494元/股,以每股凈資產作為出售前提,只要股價高于凈資產與時間成本,格力電器的高管與員工就能坐享其成。凈資產出售幾乎是中國資本市場利益輸送的一個象征,國外戰略投資者購買中國上市金融機構股權,以凈資產作為出售依據,而高管的股權激勵,同樣以凈資產計算。這也就意味著,公司的無形資產,公司的發展遠景與市場占有率等,均不計算在內。
如此一來,只要稍有能力,只要不出三聚氰胺那樣的大事,管理層就能穩獲不菲的收益。格力電器這樣的高管高薪,既有市場化改革的因素,也有二級市場投資者風險的增加為代價進行利益輸送的因素。所謂好壞參半。
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如長江證券等國有控股金融機構,以降低普通員工薪酬制造薪酬不漲的假象,業績下降七成照樣為自己加薪,長江證券凈賺7億元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往年“存貨”,即定向增發的投資收益與認沽權證等交易收益,完全是以投資者的痛苦為樂的行為。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3月16日,發誓將尋求“一切法律途徑”來阻止美國國際集團(AIG)支付1.65億美元獎金。利用法律途徑與肥貓的貪婪作對,中國的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也應該擁有這樣的利器。
推薦閱讀
在選購太陽能熱水器的時候,或許你根本不會知道,“皇明”與“億家能”、“太陽雨”與“四季沐歌”這4個在太陽能市場上響當當的品牌其實屬于黃鳴與徐新建兩個人所有。 雖然從表面上看,這4個品牌分屬4家公司,公司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葉檀:格力電器朱江洪天價高薪好壞參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