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電行業來看,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國家電全行業總體經濟運行壓力增大。
從A股看家電行業
2008年中國股市的波動同樣牽動著在A股上市的家電企業的指數。隨著2008年中國股市進入熊市,家電上市公司的指數逐漸走低。
根據中信行業分類指數,從2008年年初上證指數的歷史高點開始,截至2008年8月13日,家庭耐用品指數跌幅為58%,不過相比中標300指數跌幅64%,家庭耐用品指數走勢略強于大盤。
根據上海朝陽永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預期,2008年11月13日家電行業2007~2009年CAGR(年均復合增長率)位于全部23個行業的第五位,而2008年動態PE(市盈率)位于第13位,2009年動態PE位于第15位。橫向比較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估值具有吸引力。
為了分析家電行業市盈率與滬深300市盈率的關系,我們選取行業內有代表性的公司構建了家電重點企業平均市盈率指數,樣本包括格力電器、美的電器、青島海爾、四川長虹、海信電器、蘇泊爾、九陽股份、合肥三洋。2004年四川長虹因為對庫存和APEX的應收賬款大幅計提減巨虧,造成當年指數利潤為負,所以我們又構建了剔除四川長虹后的指數以作參考。由此,2004年之前包含長虹的指數代表性較強,2004年之后不含長虹的指數代表性較強。
家電重點企業平均市盈率與滬深300市盈率的比較:在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周期中,家電重點企業平均市盈率低于滬深300市盈率;1999年之后經濟企穩,家電重點企業平均市盈率與滬深300市盈率基本持平,包括2004~2005年宏觀調控經濟減速前后。
家電全行業總體經濟運行壓力增大
從家電行業來看,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國家電全行業總體經濟運行壓力增大。中經網數據庫對外公布的國家統計局對家電全行業(包括含白電、小家電的家用電力器具行業和含視聽產品的家用影視設備行業)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8月家電全行業累計銷售收入6277億元,稅前利潤172億元,同比均增長14%。2008年1~8月全行業毛利率、稅前利潤率分別為13.1%、2.7%,同期基本持平。2008年5~8月家電全行業收入同比增長11%,增速比前兩季度明顯下降。2008年5~8月,利潤總額出現2008年首次負增長,一反2006年以來利潤增長高于收入增長的運行狀況,全球經濟下滑對于家電全行業的負面影響逐漸明顯。
單看家用電力器具行業,2008年1~8月家用電力器具行業累計銷售收入4512億元,同比增長16%,稅前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18%。2008年1~8月行業毛利率、稅前利潤率分別為13.7%、3.1%。毛利率逐季下滑。
2008年5~8月家用電力器具行業收入同比增長10%,增速比前兩季度顯著下降,利潤總額出現首現負增長。
根據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公布,2008年1~9月份家用電力器具行業實現產值5130億元,同比增長18%;銷售產值5053億元,同比增長17%,產銷率98%。相比2007年27%、28%的產值和銷售產值增速,2008年行業增速顯著放緩。2008年以來行業銷售產值增長逐月下降,9月份銷售產值530億元,同比增長僅5%。
家電行業銷售狀況
作為家電全行業國內終端消費重要指標的零售總額(國家統計局公布為“規模以上企業家電和影視設備零售總額”)2008年1~10月累計2291億元,同比增長17%,相比2007年21.5%的增速放緩。
2008年10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家電和影視設備零售總額253億元,同比增長1%。相比同年9月份30%的增速,月度環比大幅放緩的可能原因:一是2008年“十一”七天長假頭兩天在九月底,這兩天熱銷的數據都包含在九月份的數據之中,而2007年“十一”長假的七天都在十月份,直接造成2007年10月基數高、9月基數低,同時2008年9月基數高、10月基數低;二是2008年4月份開始的房地產銷量萎縮對家電需求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三是2008年8、9月北京奧運會對電視的刺激性消費對后續需求短期有些微小的抑制。
2008年1~9月份,家電全行業累計出口426億美元,同比增長26%,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2008年9月份全行業出口5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家電全行業能保持可觀的出口增速源于家庭影視設備(彩電和DVD)的出口提速貢獻。不過從彩電上市公司的出口數據跟蹤看不出明顯上升趨勢,應該是外資在華投資企業和貼牌生產企業的彩電和DVD出口增長大。
單看家用電力器具行業。2008年1~9月,累計進出口總額達301.1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出口281.7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62%。累計貿易順差為262.2億美元,同比增長17.9%。2008年9月份,出口額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6.7%。
小家電內需空間大
由于國內小家電收入在白電(即國家統計局的“家用電力器具行業”)總收入中的比例僅20%,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02年全球小家電收入在白電總收入比例已達到46%,可預期中國的家電消費結構將與全球趨齊,國內外小家電消費比例的巨大差距表明國內小家電市場的需求空間巨大。
比較國內外城鎮居民小家電的保有情況,國內城鎮小家電保有量尚遠遠不足:中國家庭平均擁有小家電數量不到10 件,遠低于歐美國家每戶20~30 件的水平。很多新品種小家電在中國的城鎮市場剛處于導入期,而大多數小家電產品在農村因保有量過低甚至無統計數據。
國內市場目前小家電品種相對較少:歐美市場上小家電品種約為200 種,中國僅有不到100種。我們集中了國內小家電龍頭的蘇泊爾、美的、九陽的產品類別,相比國際小家電龍頭之一的SEB來說,產品品種明顯偏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各種貼近生活的小家電產品的需求會相應而生,國內小家電市場的產品線也將不斷豐富。比如蘇泊爾已經開始在國內推廣SEB轉移過來的新產品。
2008年1~8月國內小家電行業收入增長30%,過去三年收入CAGR 29%,增速遠高于經濟增長。
而且小家電單品類快速普及的時間段交錯開來,如1999~2003年微波爐保有量CAGR超過30%,2003~2007年電磁爐、豆漿機保有量CAGR超過50%。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特點有助于小家電行業高增長的穩定。
對未來的增速判斷,我們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未來個人消費支出在中國經濟中的貢獻將提高;二是中國城鎮居民小家電支出占個人消費支出的比例將提升;這兩點結合的結論就是城鎮居民小家電需求增長將長期高于經濟增長;三是農村小家電需求有望復制城鎮的快速增長。
洗衣機相對平穩的增長有望持續
2008年1~9月份洗衣機內銷增長18%。2008年以來月度銷量增長相對平穩,價格也不斷提高,滾筒提價幅度更高于波輪。
根據2007年和2008年不同類型洗衣機零售量占比變化,2008年和2009年是洗衣機更新換代的高峰期,滾筒、大容量洗衣機等機型出現助推了更新換代、消費升級。滾筒洗衣機和新品洗衣機銷量占比提高正是消費升級的實證。
空調產業升級在望
目前產業界對于空調新能效等級何時執行,提升到2級或者是3級仍有爭議。但不管如何,能效等級升級后,空調產業也將面臨技術升級。
另外,變頻空調市場空間大。據賽迪顧問數據,日本變頻空調普及率高達97%、法國高達90%、西班牙為45%、意大利為40%。根據中怡康的調查,2008年1~9月中國變頻空調零售量僅占城市空調零售總量的7.3%,普及剛剛開始。
根據艾肯家電網的統計,2007冷年變頻空調出貨量增長率大幅低于整體出貨量的增長率。而2008冷年變頻空調出貨150萬臺,同比增長13%,是同期空調整體出貨量增長的2.5倍。家電企業在能效等級大限來臨之前,加大力度推廣變頻空調。
我們認為未來家用變頻空調市場將因為以下原因快速增長:
1.變頻空調國家標準已于2008年9月1日實施,雖然能效標準和定頻空調還不一致,但至少能讓變頻空調的銷售更具指導性。2006年6月上海市出臺了地方性變頻空調能效標準,根據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該標準實施以來,上海市變頻空調占家用空調的市場比例從2005年的4.35%逐步上升為2006年的10.46%, 2007年再上升為12.16%。
2.一旦定速空調能效等級提高,定速和變頻空調之間成本的差異將縮小,產品售價的差距相應縮小。
3.居民節能意識的提高,以及消費習慣的變動。以前中國居民都是在屋外溫度和室內要求溫度差別很大時才開空調的,開動時間不長,這種情況下變頻空調的節能效果不明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的開啟時間將延長,此外對恒溫、送風舒適度等感官追求升級,都將提升對于變頻空調的需求。
從中華商務網的數據來看,家用變頻空調出口增長快于內銷,主要是日韓企業開始將其變頻空調的生產轉移到國內。我們認為隨著國內配套的完善,變頻空調出口未來將更大幅受益于產能轉移,快速增長。
推薦閱讀
隨著我國將實施更為嚴格的空調能效標準,業內普遍預計節能性能顯著的變頻空調將成為今年的市場主流。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目前變頻空調的核心產業鏈都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變頻空調在中國市場的大規模推廣或許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08年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發展狀況分析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