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TCL集團旗下的深圳華星光電宣布8.5代液晶面板項目提前3個月超越10萬片的設計滿載產能,成為國際一流的、海峽兩岸產能最大的8.5代液晶面板線。被缺芯少屏之痛困擾多年之后,國內彩電企業最集中的廣東省在面板領域的努力開始顯現效果。
TCL集團深圳華星光電8.5代線項目連同今年開工的創維、LGD廣州8.5代線項目,以及在建的佛山彩虹4.5代AMOLED生產線共同構成了廣東省面板業三大主力,將讓廣東省的面板產業在全球掌握一定話語權。
華星光電拔三大項目頭籌
TCL近日宣布,總投資達245億元的深圳華星光電8.5代線項目9月實現10.8萬片,良品率達到95%,標志著該項目取得階段性成功。第三方調研機構Display 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華星產品出貨占世界市場份額為9.5%,已超越夏普成為全球第五,其中32吋產品出貨為全球第一,同時在中國內地市場成為第二大液晶面板供應商。據了解,華星光電項目2010年3月才開始動工,17個月建成投產、10個月爬坡滿產,創造業界最快紀錄。而TCL集團也成為國內首家具備液晶電視全產業鏈優勢的彩電企業。
在華星光電刷新面板業建設和滿產速度的同時,廣東另外兩大面板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今年5月,另一彩電巨頭創維參與投資的LGDisplay廣州8.5代液晶面板工廠正式開工,總投資額達250億元。同時,彩虹股份也正在順德打造以新型顯示器件OLED為中心的彩虹南方產業基地,目前首期PMOLED生產線已經投產;總投資94.2億元的二期工程兩條4.5代AM OLED生產線也將在本月動工;按照規劃,彩虹南方產業基地總投資將達300億元。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這三大面板項目總投資接近800億。其中深圳華星光電8.5代線和廣州8.5代液晶面板線兩大項目同時躋身國家《2010-2012年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規劃》,是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大項目。
拉動廣東彩電產業突圍
TCL集團董事長、廣東家電商會會長李東生認為:“隨著深圳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滿產,廣東已實現了打通這些高端液晶平板電視全產業鏈自產的戰略目標。”事實上,打通產業鏈不僅是廣東彩電企業的目標,也是中國彩電業的追求。
盡管國內彩電企業在整機領域不輸國外巨頭,但在彩電上游芯片和顯示屏領域,卻長期被外資屏顯巨頭扼住喉嚨。日本索尼、夏普,韓國三星等企業幾乎壟斷了全球面板產業。不打通產業鏈,就很難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優勢。在中國彩電產業格局中,廣東彩電企業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同樣受“缺芯少屏”之痛。液晶面板是平板電視的核心部件之一,占據彩電整機成本的70%到80%,利潤率也遠遠高于下游產品。
華星光電的滿產,正式宣告廣東在面板行業有了話語權。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廣東三大面板項目的聚集,將帶動液晶面板產業鏈上下游關聯行業的加速集聚,有效提高廣東彩電業的全球競爭力。
相關報道
華星光電滿產趕上外資調整
華星光電甫一滿產,便成為本土面板第二大供應商。據華星光電高級副總裁金盱植透露,目前,華星32英寸面板的生產占公司全部產量的80%以上,帶給公司可觀的正現金流。據Display 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華星產品出貨占世界市場份額為9.5%,已超越夏普成為全球第五,其中32英寸產品出貨為全球第一。業內人士分析,這與面板行業的回暖和國際面板巨頭的策略調整不無關系。
一方面是全球面板行業的回暖。Display Search 市場研究總監張兵對記者表示:“相較于當初建設5代線時的慘淡局面,國內8.5代線量產都遇到了左右逢源的好時候。全球面板格局供應緊張,TFT-LCD面板價格回升。” 另一方面,夏普等面板巨頭紛紛調整面板策略,轉向手機、Pad等小尺寸面板,這為華星光電占據32英寸面板市場提供了有利時機。
推薦閱讀
大陸知名彩電集團TCL轉投資的面板廠華星光電副總裁王國和,近日率領評估小組來臺,傳出將與華映(2475)洽談合并細節,這將會是臺當局松綁陸資投資上限以來,首樁陸資入主的重大投資案。據悉,目前兩家面板廠后段模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2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