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將年銷售百億的IT分銷業務長虹佳華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華數據廣播之后,長虹相關人士日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的下一步目標是發展廚衛業務,并有意將長虹廚衛打造成長虹小家電發展平臺。公司把業績貢獻巨大的長虹佳華裝入中華數據廣播,亦被業內認為是有意將其打造成為在港融資的平臺。
另據四川長虹(600839)4月20日發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4.06億元,同比增長38.99%。此外,2011年四川長虹國內彩電整體銷售數量突破670萬臺,成功躋身行業第二位;冰箱整機銷量突破460萬臺,繼續保持行業第一集團軍地位;冰箱壓縮機銷量超2400萬臺;IT分銷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
整合而來的白電巨頭
隨著業務擴張和整合,長虹多媒體、家電、IT 分銷三大核心產業和資本平臺逐漸清晰。市場人士認為:“根據三產業的分工,長虹可能有意打造黑電、白電及廚衛、IT業務、電子銷售類四大塊業務版圖,并實現各個產業集團單獨上市。”
到2011年,隨著創維南京白電基地的投產,幾乎所有的國內主要彩電企業都進入了本來就已競爭激烈的白電行業,這中間長虹、海信是在2005年格林柯爾系崩盤后通過并購的方式進入了白電行業,而TCL、康佳、創維等則是通過自己建設的方式進入白電行業。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表示,目前中國的白電產業中如果出貨量達不到300萬臺就面臨生存危機,很多企業只能在傳統白電的夾縫中求生存,長虹目前已經成為進入行業前五,具備了與海爾等傳統白電企業同臺競爭的資格。
在格林柯爾王國坍塌時,幾乎所有的彩電企業都有機會,很多彩電企業擔心并購后的企業文化整合難題,選擇了放棄,但長虹選擇了對美菱和華意壓縮(000404)進行整合。
李進告訴記者,其實在長虹并購前美菱電器(000521)依然是冰箱行業前四的企業,而華意壓縮不僅有著幾十年的生產經驗,而且在全球壓縮機行業中位居前兩位,其自身的資產情況其實是不錯的,只是由于體制和資金等問題陷入了虧損,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長虹的資金和管理經驗。
相關人士介紹,長虹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了對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之后就開始對華意和美菱的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豐富與完善了冰箱的產業價值鏈,使冰箱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更為合理,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而且通過實施訂制開發模式,擴大了長虹、美菱和華意的白電產業規模及其影響力。
記者了解到,在并購美菱和華意后,長虹在設備技術上淘汰了華意壓縮的“老掉牙”生產線,引進新技術,新建了600項目,同時還投資興建了亞洲單體最大的冰箱生產基地長虹—美菱高新產業園,并將原有的土地資源進行了盤活。
此外,三方在品牌、渠道、供應鏈、服務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實行協同作戰,對于長虹來說通過一系列整合其自身的投入其實并不大,然而通過土地和股票資產的出售獲得了不小的收益,據了解,美菱電器出售科大訊飛(002230)股票中獲益超過幾億元。數據顯示,美菱電器的銷售收入從2005年的20億元快速增長到去年的90億元,而華意壓縮收入也從2007年的26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近50億元。
長虹廚衛或成小家電發展平臺
“長虹廚衛目前雖然規模小,但是其成長性是最好的,我們現在準備了幾條道路,一是依靠自身發展進入行業前五,二是通過并購進入行業前三,或者是將長虹廚衛作為所有小家電的發展平臺。”對于長虹白電接下來拓展計劃,長虹家用電器產業集團董事長李進近日如是表示。
顯然對于此前提出2015年收入達到400億元進入行業前四目標的長虹白電來說,除了自身內生式發展,依靠并購來推進的外延式拓展依然是其關鍵的戰略,在全球企業并購70%歸于失敗的情況下,長虹頻繁并購就是基于之前對美菱和華意壓縮的成功并購和整合。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告訴記者,長虹在白電領域并購的成功,其實與其企業文化整合,管理制度統一和激勵體制的升級有著密切的關系,長虹在美菱和華意壓縮推進的IT化的管理創新成為關鍵。
對于出身彩電的長虹集團來說,其進入白電行業后采取的管理和運營模式與傳統白電行業截然不同,其在產品研發、制造以及供應鏈整合方面的速度要明顯快于以往以規模低成本制造為主要模式的傳統白電企業,在保持各自原有競爭優勢的同時,充分聚合和發揮“1+1>2”的整體優勢。
推薦閱讀
家電出口增幅或降至個位 企業發力自主品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長虹在港拓展融資平臺 發展廚衛業務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423/5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