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各種智能家電在賣場陳列得鋪天蓋地,但消費者仍不確定購買的產品是否真的“智能”,行業內一直沒有對智能家電的權威定義。也許這種情況在今年7月1日之后將得到改善,《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以下簡稱 《通則》)將于下個月開始正式實施,消費者可直接通過產品包裝箱上的標識來辨別產品智能含量。
7月起家電智能化分5級
《通則》是我國制定的首個智能家電行業統一標準,其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術等概念。
《通則》指出,“智能家電”是指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爸悄芑夹g”是人工智能與控制相結合形成的交叉應用技術。對家電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分為智能特性、智能技術、智能結構3個層次,檢測方式包括整機檢測、聯機檢測和脫機檢測3種。
整體將家電智能化技術應用等級劃分為1級~5級,其中得分在80以上為1級,1級是最高級。
此外,對于送檢家電確認其智能化等級后,將發放對應等級標識并貼于產品明顯位置,且在包裝箱上標注。這意味著以后消費者挑選家用電器時,不必聽銷售人員吹得“天花亂墜”,只需看智能標識屬于幾級就可以辨別產品智能含量。
某家電龍頭企業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對具有研發實力的龍頭企業是好事情,能改變市場魚目混珠的局面,讓真正的“珍珠”顯露出來。
研究員對標準“不感冒”
不過,行業研究員對此則有不同看法,“不要指望標準,智能本身也只是個概念,消費者對此的認知較少。即使有了標準,還是難以避免魚龍混雜的情況”,長江證券研究員徐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標準執行過程中難有明確界定,每一級標準的浮動空間可能會很大。另有市場人士認為,悲觀來看,智能評級很可能淪為推銷員對產品的行銷手段。
眼下,家電行業的節能補貼政策已拉開大幕,上述家電龍頭企業人士稱,節能補貼刺激了產業升級,而《通則》又在高端產品中設置了智能標準,對國內幾家大型家電企業而言都是長期利好。據了解,智能家電產品主要分兩類,一是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二是模擬操作者的經驗進行模糊推理和控制。目前,各種智能家電層出不窮,如數控冰箱、具有模糊邏輯思維功能的電飯煲等等。
而在國內家電巨頭中,不乏去年以來持續加碼智能產品的研發者。海爾集團去年8月與霍尼韋爾共同組建 “霍尼韋爾-海爾聯合創新中心”,雙方將開展針對家用電器和智能控制的多項技術合作項目;海信電器(600060,收盤價17.87元)將2011年稱為公司智能電視元年,上市了首款個人智能電視ITV。
推薦閱讀
佛山照明 (000541)20日公告,公司持有38%股份的佛照鋰能源與鹽湖科技、威力新能源合資成立藍科鋰業,其進行的 “從鹵水中以吸附法提取碳酸鋰”項目的技術成果工業化展示裝置,2012年6月6日項目主車間碳酸鋰日生產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能化標準7月1日實施利好家電龍頭企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620/6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