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者傳遞出的信息,讓很多空調人感到無地自容。在如今的產品和消費者之間,似乎生成了一道莫名的鴻溝,如何把這條鴻溝挖的更深,似乎已經成為銷售造勢必須存在的理由。
有一個消費者這樣描述他在家電賣場看空調的感受,產品外觀越來越漂亮,可是底子越來越不踏實了。他說,他曾經用過一個現在已經消失的空調品牌,時至今日依然讓他印象深刻,因為那個牌子的空調能夠讓剛開瓶的啤酒再次結冰!這位消費者告訴導購,他要的就是這種能夠讓人冷到徹骨的空調,這是他對這所持續35℃高溫達4個月的城市唯一的要求。
從2001年到現在,空調品牌減少了80%以上,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近五年來,空調行業誕生了很多消費者看不懂的技術。尤其是在變頻技術成為主流以來,部分廠商因廣告營銷大出風頭,直接對技術派代表形成大規模沖擊,導致市場認知扭曲。因此,大多數廠商唯恐自己的產品顯得平庸,不斷臆造各種概念以博人眼球。
這也造成了目前空調市場的局面是:沒有人會在乎市場真正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只需要品牌的陳述能夠比對競品稍顯弱勢的表達。
過多的選擇和大量的信息不實,讓消費者的購買已然成為和品牌之間的高智商博弈。然從現在的境況來看,這一場博弈沒有贏家。如今,因成本戰、廣告戰、規模戰、品牌戰和渠道戰傷痕累累的部分企業逐漸開始撤離,或撤離市場,或撤離過去一直堅持的原則。
現在,空調行業依靠能效比進行定價,才終于讓這個市場走回了正軌。那是在2003年科龍從國外引進能效等級標準,帶來的整個行業的變化。在之后數年內,空調廠商都在苦心研發更節能的產品和更高效的制冷技術。那一段時間,應該算得上是空調行業最單純的日子,技術在真正引導市場調整,一分錢一分貨的理念也深入人心。那個時候的品牌對國外先進的營銷知識沒有概念,只會用最原始的手段拼價格和質量,而偏偏在那個時候,空調產品的口碑要好很多。
從中怡康時代研究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到,在絕大多數城市,冷暖型產品是市場的首選,但空調使用最多的功能還是制冷。盡管市場對于寬帶、物聯和監視等功能也開始慢慢接受,但是這些技術的作用被過分夸大,逐漸背離產品的核心。再造讓啤酒結冰的空調,不僅是對于商業誠信的一種致敬,也是對如今市場規則的一種反省。以營銷為導向,根本上是與消費者的核心利益相違背的,終究會加深品牌的陰影,畢竟產品永遠是消費的第一要素,而不應該是概念和心智。
為此,科龍將于2012年8月正式發布一款超重量級新品——讓啤酒結冰的傳奇,是這款空調給予消費者的最大寄托。
推薦閱讀
國內冰箱巨頭容聲冰箱日前發布消息稱,將投入億元于7月份啟動節能惠民三重補貼,即在國家節能補貼的基礎上,容聲冰箱將聯合商家進一步補貼消費者,三重節能補貼的額度最高可達千元,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多節能優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空調:如何再造讓啤酒結冰的傳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621/6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