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電業內風生水起,被譽為業內資深專家的劉步塵被推至風口浪尖,不論是家電企業還是業內人士都無不對其側目而視。筆者雖然沒有見到劉步塵,但也聞之此人在家電業內的名頭。
前幾日有鄧元杰公開批評劉步塵,并對劉步塵的《我看海信“騙補”》一文逐條批判,其內容如下:
劉步塵居然發表《我看海信“騙補”》,對海信極盡詆毀之能事,甚讓我失望。劉步塵、成一言都是鄭州人,我老鄉,呵呵。
此文對海信的探討,我認為:
1:說海信白電不行,收購科龍更是燙手的山芋,這個我贊成。但我感覺海信內部,周厚健,也在為此頭痛,并有調整的意愿。
2:“去年春天,周厚健激動不已地發布了ITV,一年半過去了,不知道海信賣出去幾臺,海信如有信心”:海信從未發布過各種電視的銷量,因此不發布ITV銷量,很正常。而且我以前就說過,ITV即使失敗,對海信也無礙大局。
3:說和谷歌合作是“死水微瀾”,這個形容詞用得過了點。而且海信去年兩獲大獎,怎么就不提?如果海信不行,國內彩電誰行?TCL嗎?
4:騙補之事,海信已有說明,怎么就“再次激怒了媒體與公眾”?劉步塵只是取了幾個有質疑的人的言論,而大多數人,都認為海信的說法令人信服。
5:居然由此上升到海信財務可能造假。“海信11年超高的業績增速有財務操作之嫌。”,這是網友的評論,還是劉步塵自己的看法?往大了說,這可是要法律責任的,因為劉步塵是家電評論名人。劉步塵有證據嗎?仔細閱讀過海信的財報嗎?
6:若明若暗地挺了TCL一把。難道劉步塵真的不知道TCL的軟肋?李東生多次增持,TCL仍喋喋不休為什么?劉步塵最近幾個月似乎沒有解釋啊。
我認為劉步塵總體是有水平的,但這篇評論極不客觀,極盡捕風捉影、心理誤導之能事。
筆者也曾讀過這篇《我看海信“騙補”》,文章言辭犀利,招招直奔海信的要害之處,可總而言之筆者對此文不以為然,海信是發布過ITV,市場成績如何海信并沒有公開發布,但以此質疑海信理由未免有些不充分,至于海信的電視產業龍頭地位被TCL奪走,顯然有傾向TCL之嫌。
筆者以為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劉步塵早年曾供職于TCL的公關部門,吃人家的飯自然要替人家說話,只是此君后來離開了TCL,成了獨立的“第三方分析人士”,不過就其口徑而言,言辭中時常袒護TCL,可見依然念著舊情。有人抨擊劉步塵是昧著良心說話,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利益。
對此,劉步塵曾在博客上寫過一篇文章《替罵我的人做做廣告》,因為他曾經質疑過創維公布的數據,認為創維數碼在造假。筆者以為劉步塵有方舟子的影子,方君就是以“懷疑”“質疑”名滿天下。但不論怎么說,敢于質疑并不是壞事,質疑過程正是解開事實真相的過程。有評論認為劉步塵在“做空”創維、“謀殺”海信。
筆者倒是覺得對于創維之言論似乎沒有過激之處,公眾有權質疑政府、企業;而對于海信則有毀譽之嫌,劉步塵對海信科龍窮追猛打,言辭鋒利,招招都要置海信于死地,接二連三的攻勢令海信招架不住,而身陷“騙補”的海信市場慘淡,股票下跌,對于海信“騙補”和股市下跌筆者倒是和劉步塵看法一致——“騙補”不是家電股下跌的關鍵因素。
而對于海信財務造假的問題,筆者以為對事件的質疑要有充分的根據作支撐,僅以網友的言論做事實的依據未免太過草率,也招人非議。筆者的看法是作為評論人,首先要有事實的證據,而不是妄加評斷。如果信口雌黃,三歲頑童都可評議時事豈不是笑話,因此找出充足的理由和憑據才能抵御外界的毀謗和非議;也令企業和世人更加折服。
推薦閱讀
2012年7月1日,全國實施居民階梯電價,一時間網上,出現了各種牛人的省電秘方,從按時用電,夸張到家庭水力發電,甚至有牛人在自家窗子上貼上了保溫泡棉,低電價時段把空調打到最低,把房間當成了冷庫,高電價時段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劉步塵是家電觀察家還是資深“大忽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730/7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