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索尼公布201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稱由于需求疲軟、日元走強侵蝕海外收益,索尼該季度凈虧損24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0億元),并下調本財年凈利潤預期。
與此同時,上財年出現歷史最嚴重虧損的夏普也發布一季度報告,因電視需求下降及主要LCD工廠產能過剩對利潤造成壓力,在截至6月30日第一財季,夏普運營虧損高達94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76.7億元),而去年同期夏普盈利35億日元。
消息人士透露,夏普正考慮大規模裁員。IT時報稱,松下總部職員人數將由目前的近7000人縮減至150人。
隨同虧損、裁員而來的還有下調銷售預期。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索尼擬將本財年電視銷量預期從1750萬臺調低到1550萬臺,相機銷量從2100萬臺下調到1800萬臺,PC銷量從1000萬臺下調到920萬臺。調低后的索尼電視銷量目標已接近中國彩電企業TCL年度銷售目標——1520萬臺。
而據工信部數據顯示,國內彩電產業上半年也出現量價齊跌,銷售額降幅接近20%。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就此公開向業界直言“十年后中國電視品牌不超過三個”。但在同樣嚴峻的產業形勢之下,中日兩國企業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呈現了不同的發展趨勢。
2012年初,TCL彩電提出全球出貨量1380萬臺的年度目標,隨后幾個月,TCL彩電實現平均60%以上增長,至6月份,TCL多媒體決定再次上調全年出貨目標,由1380萬臺上調到1520萬臺。數據顯示,TCL集團2012年1—6月份實現液晶電視(包括商用顯示器)銷量661.6萬臺,同比增長60.6%;國內市場增幅32.1%,海外市場增幅108.4%。
TCL集團助理總裁梁啟春稱:TCL上調彩電年度銷售目標,是依據2012年以來銷售形勢作出的理性決定。
而創維集團2012年上半年液晶電視出貨量較2011年上半年小幅上漲6.85%。創維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楊東文表示,集團今年彩電銷售目標1,000萬臺,按年增長8%。
海信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電視機銷售收入為90.35億元,營收比上年同期增長0.17%。國內市場實現營收69.80億元,萎縮7.12%,國外市場營收23.83億元,增長42.47%。
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認為,一升一降,折射出中國彩電在全球地位持續上升,日系家電在全球地位持續下降。
目前,日系家電已退出中國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手機、電腦市場前五,僅在數碼相機領域保持了較強地位。“日系彩電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曾長期盤踞中國市場霸主地位,而今,日系彩電品牌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不足20%。”從趨勢看,日系品牌仍未停止下行,未來全球影響力有可能進一步削弱,客觀上為中國軍團的崛起提供了市場空間。業界預測:以TCL、海信、創維為代表的中國彩電軍團,“不排除未來二年躋身世界前三的可能”。
GFK調查機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彩電銷量前八強中,國產品牌占據前五席,市場份額逼近60%,預計2012年有望進一步上升至65%。
業內人士認為,日系彩電集體衰落,與機制僵化、轉型遲緩有關。比如,國產品牌早在2009年即推出智能電視,而日系品牌直至今年年初才推出類似產品,“比中國企業晚了兩年還多”。
但是,有人指出,雖然主流品牌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整個中國彩電行業形勢依然嚴峻。來自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1-5月份,國內彩電零售規模1470萬臺,同比下降12.9%;其中,液晶電視銷量為1331.9萬臺,同比下降9.5%。中國彩電位列三甲的三大品牌,除TCL同比60.6%的強勁增長之外,2012年上半年海信營收同比增長0.17%和創維銷量小幅上漲6.85%的業績并不是很理想。
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彩電三巨頭銷售目標分別是:TCL 1520萬臺,創維1000萬臺,海信1000萬臺。
推薦閱讀
史上最強慶生月,30家知名母嬰品牌廠商強勢登陸,為其慶生。 8月1日,樂佳(美國原裝進口)、紐曼思(美國原裝進口)、生命陽光(新西蘭原裝進口)、邁高(澳大利亞原裝進口)等30家母幼品牌聯合推出“全場最高直降100元”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彩電軍團未來二年有望躋身世界前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809/8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