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8月8日下午6點20分,來自中國和巴西的四位沙灘排球女將在臨時被改建為賽場的英國皇家騎兵衛隊閱兵場上激戰正酣。觀眾席旁有塊巨大的LED屏幕,隨著鏡頭切換,選手的表情和擊球的細節清晰可見。屏幕下方,“Panasonic”(松下)的LOGO十分醒目。
這樣的大屏幕還有四十多塊,分布在ExCeL體育館、自行車館、海德公園等其它奧運場館。倫敦之外,考文垂、貝爾法斯特等地,人流密集的地方也矗立著松下的大屏幕,同步播放著奧運會的比賽。
作為已經與奧運會合作逾20年的贊助商,松下這次為倫敦提供了奧運贊助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而就在奧運會開幕2個多月前,這家日本電子業巨頭也剛剛公布了公司創建94年來最大規模的虧損。
電子巨頭的困境
5月11日,松下公布的2011財年(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財報顯示,與上年的740億日元凈利潤相比,松下這12個月錄得772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0億元)的巨額虧損,幾乎追平日本制造業的最高虧損紀錄——2008財年日立巨虧7873億日元。松下的銷售收入也比前一財年減少8465億日元,為78462億日元。
財報披露,去年“3·11”大地震與海嘯過后的電力短缺、泰國洪災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歐洲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波動及處在歷史高位的日元匯率,是造成松下在日本本土及海外業務環境惡化的原因。市場因素是,激烈的價格競爭對平板電視和半導體業務的影響,以及公司剛剛為改善經營實施了激進的重整改革——顯然改革不能稱作成功。
松下的改革包括大幅收縮虧損的平板電視和半導體業務,并對公司業務的劃分進行改組。這些舉動并非完全無效。7月31日公布的2012年第一財季(2012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財報顯示,公司暫時扭虧為盈。凈利潤雖然只有128億日元,但卻是松下連續6個季度虧損后的首次盈利。
但目前,松下仍缺少更確實的證據證明這種業績的改善不單單是財務性盈利,營業利潤正向增長具有持久性的跡象還很微弱。特別是,業績的增長并非由于產品競爭力增長所致,這一點可以從其依然疲軟的銷售額中反映一二:2012第一財季,松下的銷售額為18145億日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
更難堪的是,松下讓財報看起來更好看的另一個代價是至少42850名員工失業。在前任社長大坪文雄的主導下,公司2011財年已在全球范圍裁員3.6萬人,約占員工總數的10%。6月27日接任社長的津賀一宏拿過裁員接力棒,并將矛頭直指公司總部。8月3日,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松下將把總部人員規模從目前的約7000人精簡至150人,以此來提高決策效率。如此大的裁員力度,堪稱日企之最。
相似的經歷,還發生在另外兩大日本電子電器巨頭身上。2011財年,已有百年歷史的夏普創下全年虧損3760億日元的紀錄,索尼更糟,虧損達4567億日元,同樣創下公司創建66年來的最高水平。兩家公司的銷售收入也分別減少18.7%和9.6%。
經歷了空前巨虧之后,索尼和夏普也先后制定改革方案并改組管理層。裁員也是重要選項——索尼4月宣布將削減1萬人,占其全球員工數的6%;夏普8月宣布裁減5000人,約占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9%。但兩家公司的2012年第一財季報告,都預示了這些企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索尼在這三個月中的凈虧損達246億日元,而夏普達到了1384億日元。
空心化危機
日本三大消費電子巨頭的遭遇并非個例,其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制造業的現狀。除了不同企業存在著的決策失誤之外,日元升值和因為核災難而導致的電力短缺,是日本企業的共同挑戰。
遷移本土,成為許多日本企業的選擇。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6月5日公布的2011年度《制造業白皮書》,69%的受訪日本企業計劃加緊步伐,將生產轉移海外。另有數據顯示,自日元兌美元匯率從2007年年中起開始其高達40%的升值過程以來,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從2001年-2005年的平均300億-500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的1300億美元,且目前仍處于長期趨勢水平之上。而在日本國內,企業資本投資一直呈下降趨勢。
“我們正處于空前的空心化危機中,”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去年9月說。豐田社長同時兼任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的豐田章男的危機感更強烈:“如此高的匯率若長期持續下去,將引發制造業的崩潰。”8月9日,日本央行在最新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按兵不動的同一天,日本豐田汽車位于巴西圣保羅郊外索羅卡巴市的整車工廠舉行了落成儀式,這是豐田在巴西建成的第3家整車工廠。甚至美國也在日本企業的遷移目的地之中。
電力成本是日本制造業面臨的另一大壓力。去年的核泄漏事故促使政府做出關停全國核電站的決定。一下子減少25%的發電能力,工業用電價格因此大幅上漲,“保證能源的穩定供給”成為日本大大小小企業的希望。7月18日,日本商工會議所在東京召開夏季政策懇談會,建議政府逐步重啟停運中的核電站。該經濟組織稱,工業用電若大幅漲價,“制造業將在日本消亡。”在企業界和經濟數據的壓力下,日本政府重啟了大坂核電站,短暫的“零核電”時代宣告結束。但日本的核電重啟步伐,仍面臨國內巨大的“反核”聲浪和即將到來的秋季大選的阻力。
這種局面對于日本政府的壓力顯而易見。事實上,在改善日本企業經營環境上,日本仍有不少選擇空間。比如,41%的企業稅率——比經合組織26%的平均水平高出15個百分點。此外,曾一度為日本所引以自豪的企業終身雇傭制、高于韓國等競爭者的企業出口關稅等等,都可以成為儲備政策。但是,這些改變意味著空前的政治博弈,日本政界似乎沒有余力鋪開大規模改革。目前圍繞消費稅的爭斗,已經顯示政策調整的成本有多高。
好的一面是,災后重建為日本制造業的改革創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政府對生態住宅建設和環保汽車的補貼,也形成了刺激的效果。多家日企財報都透露出近期日本市場出現緩慢復蘇,但不少經濟學家對此不以為然。“制造業毀掉了日本的經濟。”早稻田大學的野口悠紀雄教授說。野口認為,對制造業的依賴已經給日本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了與其他低成本的亞洲國家競爭,日本工廠拼命削減工資壓低成本,造成20年來的通縮。
秋季將至。每年秋天,都是日本的政治季。日本政壇已經磨刀霍霍——8月9日,日本6黨派對野田內閣提出的不信任案失敗,這只是新戰爭的開始。而日本制造業的困境,正給日本政壇新一輪攻防提供著新的彈藥。
推薦閱讀
沉寂了近6年的創維前董事長黃宏生重出江湖,并有了一個新身份——創維集團顧問。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創維)近日發布公告,正式聘用黃宏生擔任創維電視控股有限公司集團顧問,為期一年。同時,聘用其胞弟黃培升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后危機時代日本病:松下索尼夏普巨虧裁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811/8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