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零城消息,國美副總裁何陽青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京東商城自稱線上網購比線下實體店有成本優勢純屬誤導,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實體店渠道一定是最核心、最有競爭力的渠道。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昨日上午在與媒體溝通中稱,與京東相比,蘇寧、國美最大的軟肋就是龐大線下店中的巨額成本,而這些成本短時間內根本消化不了。
“蘇寧、國美的成本包括四個方面——店面租金、店面裝修費、人工費用和展品費用。”劉強東解釋說,蘇寧僅店面租金就占了銷售額的4.2%,另外還有幾十萬銷售人員,這些費用在京東根本就不存在。因此京東的模式與蘇寧國美相比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國美副總裁何陽青對上述觀點進行了駁斥。他認為,電子商務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很大的流量成本,如果加上廣告成本、宣傳成本,包括物流送貨成本,京東的整體運營成本并不見得比實體店低。
何陽青說,由于京東并非上市公司,外界看不到他的財務報表,所以他們才把這個觀點拋出來混淆視聽。“京東在采購規模上根本無法與我們相提并論,規模優勢是蘇寧國美最大的門檻。京東能否能夠采到所要的商品,能夠充分滿足用戶需求都存在疑問。”
在何陽青看來,實體店的渠道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一定是最核心的渠道,“即使是渠道非常發達的美國和日本,通過實體店銷售的大家電比例都在80%以上,而電商只有20%。”
不過他也承認,中國消費者需求對電子商務的需求正在放大,所以國美才會持續、大規模的投資電商業務。
當被問及國美門店是否排斥京東的“價格情報員”時,何陽青表示,劉強東的這種做法可能僅是隨口說說。“每個情報員月薪3000元,一年僅人工成本就高達1.8個億,我們反倒是希望他們能夠說到做到。其實,我們的價格每周五都會登在報紙廣告上,完全沒必要派遣所謂的情報員。”
對于價格戰,國美顯得并不手軟。國美宣布從8月17日起,全國1700多家門店將保持線上線下同價,與京東“全系列、全方位”的發起戰斗。
“無論是國美還是第三方的監測數據都表明,京東的價格并不真正比蘇寧國美低10%,京東商城的價格承諾并未做到。”何陽青對新浪科技直斥京東商城價格戰是“假價格戰”。
他說,國美每年有近千億巨額訂單和暢銷型號包銷定制協議,使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具備獨家、低價、可持續放量銷售的能力,確保全網更低價格的同時,能夠有效消化由低價帶來的成本壓力。
“我們與蘇寧打了26年價格戰,可以說國美與蘇寧的競爭是所有的行業里最全面、最充分的,對于其他的挑戰者,我們從不畏懼。”他最后說。(愛文)
推薦閱讀
從OEM加工貿易到自主品牌經營,國際化升級并非中國家電企業難以逾越的“碉堡”。來自全球第三方市場監測機構GKF發布的一份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1—6月份,海信冰箱在南非的市場份額突破12%,成為僅次于本土品牌K>>>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817/8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