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面板是觸摸屏的核心組件之一,在智能手機時代撐起了一個行業。不過在新技術的沖擊之下,這個行業正面臨被邊緣化甚至消失的危險。
文|CBN記者 俞斯譯
你每天頻繁接觸的觸摸屏比你能看到的要復雜一些,比如那層從外表上看不到的觸控面板。
如果能把一塊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觸摸屏完整地解剖,你至少可以注意到以下幾個部分:被稱為“大猩猩玻璃”的表面保護玻璃、觸控面板、液晶屏幕。只有裝上了觸控面板的液晶屏幕才能被稱為觸摸屏—它的作用最近幾年你應該已經見識到了。
這個行業同樣也有自己的隱形冠軍。無論是蘋果iPhone,還是其他觸摸屏手機,超過八成的觸控面板產品均來自臺灣,其中宸鴻(TPK)占了50%,勝華科技(Wintek)占了30%,余下的則來自鴻海旗下的奇美電子。以宸鴻為例的話,眼下這家公司包括生產工人在內的員工總數超過了5萬人。
接下來想象一下,如果智能手機不再需要觸控面板,這個行業會發生什么。
這當然不是說手機會重新回到鍵盤時代。我們在說的其實是更薄、更輕、對比度更高的觸摸屏。它將觸控面板和液晶屏合二為一了,被稱為“In-Cell”,即“內嵌式觸控技術”。
目前的主流觸摸屏中,觸控面板和液晶顯示面板是分離的,兩者通過后續的貼合工藝合在一起,形成“觸控顯示屏”;而在In-Cell技術下,觸控功能模組可以直接嵌入到顯示面板的液晶像素中,實現觸控和顯示的二合一。
從技術本身帶給屏幕的直接效果來看,In-Cell技術可以提升屏幕亮度、降低功耗和陽光反射。由于不用單獨增加一層觸控面板,手機還可以變得更輕、更薄。
手機生產企業也是受益的一方。它們今后可以直接采購帶有觸摸功能的顯示屏,不需要再單獨采購觸控面板,省去了原材料、物流成本和貼合工序,簡化了整個供應鏈。
最新使用這一技術的極有可能將是蘋果的新手機iPhone 5。現在,“蘋果將與顯示面板廠商夏普、東芝合作,在iPhone 5中采用In-Cell技術”的消息正在產業鏈上流傳,以至于那些觸控面板生產商紛紛發表官方聲明,以穩住股價。
關于蘋果新產品的傳聞人們一向百聽不厭,這一次它似乎又要“改變世界”了。不過我們也可以換一種稍微委婉一點的說法:無論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還是手機生產企業的角度看,觸摸屏的“In-Cell”恐怕都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了。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晉芳的一個觀點是,無論是三星、東芝還是索尼,這些或者已經掌握了“On-Cell”、或者準備向“In-Cell”發展的顯示屏廠商將會變得更強大,而業務過于集中在傳統觸控面板的廠商將受到不小沖擊。集創是一家芯片設計和解決方案公司,其芯片主要用于LED屏幕顯示驅動、觸摸屏傳感控制等。
On-Cell是In-Cell技術的“前身”,最先是由三星實現的。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平板設備和筆記本電腦,采用的都是TFT-LCD顯示屏,它技術成熟,在對比度、功耗、壽命等性能上表現均衡,同時材料成本低廉,因此適合大規模生產。但這一技術眼下已經發展到了極限,無法做得更薄,分辨率最多也只能達到720P的等級。
在這方面實現突破的是三星AMOLED顯示屏。與TFT-LCD相比,由于省去了背部光源部分,AMOLED顯示屏在屏幕輕薄、可視角度、對比度等方面都有了提升,更直接提升了20%的亮度。
更具變革性的是另一點。在基于TFT-LCD的觸摸屏下,觸控面板與液晶顯示屏貼合,顯示屏的玻璃也構成了觸摸功能的一部分,這會給觸控信號帶來干擾,多少都會影響到觸控效果;而在三星2010年正式推出的Super AMOLED屏幕上,觸控模組可以直接“外掛”在顯示屏上,顯示屏的玻璃只起到保護作用,減少了對觸控信號的干擾。在新的工藝下,新型觸控面板也可以做得更薄。
如今On-Cell觸摸屏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市場調研機構NPD 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全球AMOLED面板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足足增長了93%,市場總額達到了14.6億美元,占中小型顯示面板市場的20.2%。而三星更是全球最大的AMOLED屏幕提供商,市場占有率高達97.5%。
三星逐漸顯示出了它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現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商。這或許也能解釋蘋果為什么要拉攏LG、夏普、東芝和索尼,希望在下一代iPhone中采用In-Cell技術。它開始將三星視為對手,并且希望逐步擺脫在屏幕工藝和技術上對三星的依賴,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In-Cell技術的良品率一開始并不會太高。由于直接將觸控模組嵌入到了液晶屏像素中,給觸控信號帶來的干擾將比以往的技術都要大。如何有效地降低干擾,提高觸控準確性,將是各個廠商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因此三星的On-Cell技術還有時間去提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并且選擇合適的時機,用自己的方法向In -Cell推進。最大的挑戰將來自于Super AMOLED顯示屏的產能限制。
由于三星的Super AMOLED面板在終端市場頗受歡迎,和鑫光電(HannsTouch)將在2012年第一季里開始生產新的5.5代觸控傳感器—它是可以“外掛”的觸控面板,最大產能約為每月5萬片;另外,住友化學(Sumitomo)也制定了類似計劃,它們將一起幫助三星解決AMOLED觸摸顯示屏的產能問題。在新型觸控模組上,三星開始擺脫過去單打獨斗的局面。
那些過去專注于生產傳統觸控面板的廠商看起來已經有點被邊緣化的危險,對還未掌握On-Cell技術的顯示屏生產商來說,這個威脅也與日俱增。個人智能移動終端對顯示屏越來越薄的要求,正在迫使終端設備的制造商們考慮放棄傳統觸控面板,采購那些集成了觸控和顯示功能的液晶屏。
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Sensor-on-Cover),或許能幫助傳統觸控面板生產商暫時抵御來自新趨勢的沖擊。
這種工藝可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線路兩側都貼上玻璃。如果良品率達到可以量產的水準,那么不但可以減少觸控面板的厚度與重量,還可以為終端廠商降低成本。
張晉芳說,采用這種結構可以使厚度減少0.3mm至0.6毫米,也改善了整個屏幕的透光率。這種工藝可以通過“大片制程”(Sheet Type)或“小片制程”(Piece Type)兩種方法實現。
“大片制程”是一種先加工、再切割的方法,先將一大片玻璃基板強化、并以整片基板為單位進行觸控線路的蝕刻,然后再切成所需要的面積大小。這一工藝的優點是效率高、觸控線路的良品率也比較高。但強化后的玻璃經過多次切割,表面容易產生許多看不見的細微損傷,而這些細微損傷正是造成日后玻璃強度弱化、容易破裂的主要原因。
推薦閱讀
每到夏季,醫院的急診室和呼吸科就診的病人都會大幅增加。保健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夏季長時間在空調房中,在享受清涼的同時,要警惕空調房容易引發的幾種常見“夏季季節性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觸摸屏爭霸:面板行業或被邊緣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820/8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