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鐘榮
受美國、韓國等國多晶硅低價進口影響,自2011年9月以來,國內多晶硅企業最多時有80%停產。而隨著對美韓多晶硅“雙反”進入立案程序,如今復產面正在擴大。
9月5日,國內一位多晶硅技術專家向記者證實,在8月份在開的多晶硅企業共計14家,這14家企業分別為:江蘇中能、賽維LDK下村廠、重慶大全、南玻一期、昆明冶研、瑞能、永祥、特變電工二期、亞洲硅業、潞安、陜西天宏、洛陽中硅、神舟、盾安環境。
與之相比,今年上半年之時,中國43家多晶硅企業僅有8家多晶硅企業仍處于生產狀態。
“因為現在只要現金成本低于銷售成本就要重開機器�!痹摷夹g專家解釋,設備的維護成本、維護現有客戶的無形成本、銀行的信貸等因素,都需要企業重啟多晶硅還原爐和鑄錠爐設備。
成都恒�;ぜ夹g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恒亦對記者證實,如果企業運營和系統控制能力做得較好,目前國內企業的多晶硅現金成本可以做到23美元/公斤,甚至是21美元/公斤,“這個價格足可以與進口的美韓多晶硅產品價格競爭”。
多晶硅行業為化學工業,如果機器長期不運行,就會面臨爐體污染和腐蝕等問題,維護成本相當高昂,而目前國內很多多晶硅企業停產期已接近一年。
前述技術專家稱,雖然復產面擴大,但基本只開了30-40%的產能,目前能夠達到滿產的企業僅有兩家,即江蘇中能和瑞能,“昆明冶研到10月份也應該可以滿產”。
“停產期間,很多企業更多做技術改造。”上述專家說,技術改造主要有兩方面,一個為提高現有生產設備的穩定性,提高運行周期和轉化率、物料的綜合利用率;一個為還原爐領域的單位產量、電耗、系統的過程控制,“最終達到設備運行效率的最大化,降低綜合成本”。
與企業技術改造同步的是,對美國的多晶硅雙反、對韓國的反傾銷申請已被商務部立案,而對歐洲的多晶硅雙反申請也獲得了商務部方面的受理。
兩份申請由占國內多晶硅產能的4家企業提出,這4家企業為: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洛陽中硅以及重慶大全。
江蘇中能硅業副總經理呂錦標對記者表示,為遏止立案后美、韓兩國多晶硅突擊傾銷進口的行為,此次中國多晶硅企業的確向商務部提出對美、韓進口的多晶硅進行追溯征稅,以保證貿易救濟措施的效果。
在中國商務部對美、韓多晶硅進行貿易救濟調查后,來自美韓的10多家相關企業已經登記應訴,目前案件處于正式調查階段。
不過,自7月20日中國商務部對原產美韓兩國多晶硅進行立案后,多晶硅進口迅速攀升。數據顯示,7月份,從韓國、美國、德國三國進口量占全部進口量的85.6%。
從價格來看,韓國、美國的進口單價較6月份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為24.22美元/千克和21.53美元/千克。
“在行業當前的技術能力下,歐盟多晶硅27.5美元/公斤的到岸價格已低于正常價值,對中國多晶硅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敝袊嗑Ч璁a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魯瑾說。
推薦閱讀
張漢澍 “同事們今天都在打趣說,是不是該留下點膠卷做點留念。雖然情感上員工們有很多的不舍,但是膠卷行業日暮西山的趨勢已是不可逆轉,樂凱也必須割舍掉膠卷業務進行轉型發展�!�9月5日,樂凱膠片集團總經理辦公室>>>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內多晶硅企業復產面擴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906/8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