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許巖
歐盟委員會6日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范圍包括晶體硅光伏組件、電池和硅片。這起涉案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的案件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起貿易爭端。商務部對此回應,建議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光伏產品貿易摩擦。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歐洲是全球光伏產品的最大市場,也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歐洲的光伏市場在全球占比約為50%~60%,去年同樣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的美國在全球占比僅10%,歐洲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的意義遠遠大于美國。
因此,在傳出歐盟將會對華光伏產品立案的消息之后,中國各大光伏企業十分緊張,要求中國商務部、地方政府等極力阻止立案。上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商討光伏“雙反”一事成為重要議程之一,不過,這并未阻止歐盟的行動。
在獲知立案消息后,可再生能源學會、英利等光伏企業和相關專家等迅速召開會議,研討如何應對,商務部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希望中歐通過磋商解決光伏貿易摩擦。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中歐光伏產業是一種相互依存、互利合作關系,限制中國光伏電池產品,不僅傷害中歐雙方產業的利益,也將破壞全球光伏產業和清潔能源的健康發展。
“我們已極力阻止立案,雖然很難,歐盟立案會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致命打擊。”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雖然立案之后還有15個月才會出初裁結果,但從美國發起雙反至今的影響看,一旦立案,國外市場就會出現大幅停滯,自去年三季度至今,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銷售額遠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中國光伏產品供應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歐盟委員會今年7月份收到的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的反傾銷申訴毫無事實根據,呼吁歐盟委員會停止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對歐美多晶硅企業發起雙反反制被認為是一大利器。8月中旬,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向中國商務部提出對來自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商務部雖然受理了此案,但至今未公布是否立案。
多晶硅作為光伏行業的重要原料之一,多年來一直依賴進口,隨著保利協鑫、賽維LDK等企業涉足多晶硅以后,進口份額不斷下滑,但由于國內企業生產的多晶硅與進口多晶硅會出現價格倒掛現象,去年仍進口6萬多噸多晶硅。由于業內聲音不一,商務部對歐盟多晶硅雙反恐難立案,業內對此不抱太大希望。
推薦閱讀
小家電因其便利性已在百姓家“大行其道”。 商家表示,家電行業增速放緩,小家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各大家電賣場為提高小家電的銷量 各施各法促進銷售增長 曾幾何時,小家電曾是家電業的一顆“新星”,因為小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盟對華反傾銷立案 中國光伏業遭致命打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907/8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