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微博)的智能眼鏡是一項十分前沿的科技,它的先鋒性甚至讓蘋果都望塵莫及。戴著這樣一款智能眼鏡曾經只可能是科幻電影里面的場景,如今卻即將變為現實。不過,它也引起了很多質疑,大多數是對它可能會觸及用戶隱私的擔憂。那么,戴著這款眼鏡真的會造成隱私憂患嗎?究竟是我們小題大做還是真的會給人們的隱私帶來影響呢?
邪惡的眼球追蹤技術
谷歌智能眼鏡采用一種眼球追蹤系統來幫助用戶進行屏幕瀏覽、控制甚至是解鎖設備。眼球追蹤技術的發展已有多年,也被試驗過多次。如今,大家擔心的是,你只要戴著谷歌眼鏡,它就能追蹤你的眼球軌跡來推斷出你的喜好。它會知道你的喜好甚至是心儀的女孩兒類型,最后向你展示特定的廣告內容。
另一方面,谷歌可以基于這種眼球運動軌跡打造一個關于你的喜好圖譜,對于谷歌來說,這將是一個很大的跨越。智能眼鏡可能知道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比如,透過你的攝像頭,谷歌可能會了解到你感到無聊,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應。如果真的到這一步,肯定沒人能夠忍受。人們不會愿意花費幾百美元購買一幅眼鏡,然后讓它捕捉到自己無意中從眼球里流露出的大腦數據進行廣告定位。
不斷跳出眼前的廣告
此外,人們會擔心,一直處于開啟狀態的眼鏡會不斷透露你的地理位置信息,進而顯示相應的廣告內容。比如當你走到一家咖啡館附近,它就會為你彈出該品牌的促銷廣告。這樣的手機廣告早已出現,很多人都表示難以忍受,因此,倘若在用戶眼鏡上顯示廣告則更是不可能受到歡迎。
不過,谷歌的廣告只會顯示在你的視野外圍,因此,這種廣告模式將會像移動網絡廣告一樣,由于更小的屏幕限制,其發展模式也同樣會受到制約。
無所不知的智能眼鏡
雖然頭戴式智能眼鏡可能會比你的移動手機更了解你,但是了解度也不會多很多。如今谷歌已經在搜集用戶數據,然后通過廣告定位來賺錢,甚至還基于你的政治傾向為你展示新聞搜索結果內容。
雖然谷歌握有大量的用戶數據,但是在如何使用這些數據的問題上必須謹慎斟酌。谷歌目前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用戶信任度的基礎上。我們使用它免費提供的服務,讓渡自己的數據為谷歌的目標廣告服務提供依據,但是前提是谷歌并不會使用這些數據作惡。一旦公司信譽受到挑戰,谷歌業務也務就會無法為繼。谷歌必須認真處理這些用戶數據,否則再也無法從用戶那里獲得數據。
谷歌每一次公信力受到挑戰,媒體都會大肆報道。之前由于追蹤使用蘋果Safari瀏覽器的數百萬用戶的使用習慣,谷歌已經同意支付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提出的2250萬美元高額罰款。此前,Google被爆利用街景小車收集沿途的WiFi無線網絡密碼和電子郵件信息,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谷歌雖然一直聲稱不作惡,但偶爾也會“調皮”一下,它仍然有黑暗的一面,所以谷歌出品的智能眼鏡也可能會遭到人們的質疑。不過,這么做也沒有給谷歌帶來任何好處,已經有跡象顯示這些事件對谷歌的商業模式和公信力產生了傷害。
美國獨立性民調機構佩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項“移動設備隱私數據管理”調研報告,該報告稱約有20%的美國成年人關閉了手機地理位置追蹤功能,因為害怕被他人或企業竊取到自己的數據。對于谷歌來說,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智能手機用戶是最有隱私保護意識的,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用戶表示關閉了這個追蹤功能。
這類用戶一般多為懂科技的極客用戶,是谷歌最想要獲得信息的用戶群體,至少是地理追蹤數據。不過,即使關閉了地理追蹤功能,谷歌仍然會有用戶的相關信息,比如谷歌服務器上的數據、瀏覽器記錄、Gmail甚至是Google+。即便如此,如果隱私問題積攢到一定程度,或者打破“不作惡”的承諾,那么谷歌將會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在用戶數據獲取上受到全面挑戰。
用戶執法的智能眼鏡如出現偏差,則代價巨大
想想通過智能眼鏡可以瀏覽某人的Facebook頁面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但同時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重新定義 frape這個單詞。Frape是社交時代一個新的合成詞,它等于Facebook加rape,是指某人的Facebook帳號被黑客登入或者是登入后忘記登出,結果個人檔案、照片、個人資料被篡改。如果智能眼鏡用于執法,警察則有可能會因為戴著的智能眼鏡判定錯誤誤傷無辜人士。
但是這種用途不會很快實現。畢竟面部識別技術運用于執法都醞釀了好多年,如今仍然是困難重重,因此谷歌眼鏡這種技術的實現就更加困難了。
佩戴谷歌眼鏡給人一種書呆子氣息
雖然戴著谷歌眼鏡給你一種超酷的體驗,但是它的外觀并不酷。戴眼鏡總會給人一種書呆子氣,而加入了前沿技術的谷歌眼鏡也沒有更酷更炫的外觀。之前,被稱為可穿戴計算之父的曼恩就因為佩戴數字眼鏡在巴黎一家麥當勞遭到攻擊。想要用戶整天都佩戴著這副書呆子式的眼鏡還有點難度。
社交契約
以上各種猜測也許并不會發生,最終可能會平穩過渡。智能眼鏡的問題是,多少的隱私分享比較合適,我們透露隱私限度的底線在哪里。谷歌、Facebook等企業將繼續會為爭取用戶的信任而努力,這樣才能讓我們繼續共享數據。
如果你問那些從90年代走過來的人,“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個人信息分享到那些匿名的服務器上?”答案肯定是否定的。2004年谷歌推出有上下文廣告的Gmail,遭到了30多個民間自由組織的抵抗,呼吁關掉這款服務。最終,谷歌開始收斂,重新獲得用戶的信任。
目前來看,我們將會進行更多的分享,這也意味著我們對谷歌足夠的信任度。未來我們希望,這種信任度能夠成為限制谷歌的條件,提醒它永遠不要作惡。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9月15日消息,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以下簡稱“柯達”)周五承認,因為在同由多家潛在購買者組成的一個財團體達成交易時受阻,該公司一次關鍵性的專利拍賣可能失敗。 柯達在提交給法院的破產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智能眼鏡可能引發的隱私擔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917/8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