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王易見)隨著蘋果、三星等廠商的崛起,日本的數碼產業早已沒有了以前的輝煌,近年來,日本三大數碼巨頭松下、索尼、夏普均深陷泥潭不能自拔,這或許反映出,日本的數碼產業已經徹底“隕落”。
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松下2012財年 (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并最終損益為‘負76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這是松下繼上一財年虧損772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5億元)之后,連續第二年出現的大幅虧損。如果松下的已故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獲悉這一消息,他在九泉之下能瞑目么?
另一家數碼巨頭夏普的情況似乎更為糟糕,幾乎已經瀕臨破產邊緣。為了應對目前公司所處的困境,夏普一方面求助于政府,以求獲得合并的機會;另一方面,就在最近,夏普宣布裁員3000人以降低運營成本。不過由于夏普的造血能力幾乎已消耗殆盡,此番掙扎不過是為了獲得暫時的喘息之機而已。
至于索尼,其實早在前幾年就爆發了危機,截止今年11月份,索尼已經連續七季虧損,只不過,由于銷售轉好,索尼第二財季虧損收窄至1.93億美元,比起之前略有改善,但要扭虧為盈恐怕還尚需時日。
三大巨頭不約而同的“淪陷”,代表著日本數碼產業已經不再有往日的輝煌,在此背后,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其中究竟有哪些教訓值得我們吸取。
傲慢與偏見讓創新力日漸枯竭
回顧十年前,日本的數碼產業一片紅火,包括游戲機、隨身聽、dvd、手機等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這些產品一度成為日本數碼產業的歷史符號。但是,任何產品都不能永葆青春,任何行業都無法停止前進。所以,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誕生的那一刻,日本數碼產業就注定了衰敗的命運。
很顯然,是傲慢與偏見讓日本的數碼巨頭不再有往日的輝煌,在他們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時,卻忽視了創新,忽視了與時俱進。盡管在技術平穩發展的階段,他們可以將產品做到極致,但在技術急劇變革的時期,它們就反應遲緩,不能引領潮流,而只能做追隨者。
就在日本的數碼巨頭還沉溺于昨日的輝煌時,遠在北美的蘋果正致力于打造一個完全不同的手機產業,相距并不遙遠的三星也開始準備應對下一輪IT浪潮。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日本數碼巨頭所沒有的創新力和營銷力,所以,當我們習慣于更先進的蘋果和安卓時,日本陳舊的數碼產品注定只能被扔進歷史的博物館。
民族企業和山寨產品讓日本數碼產業雪上加霜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日本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不過由于缺乏創新力,日本數碼產品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并且近年來中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企業,加上山寨產品層出不窮,前后夾擊讓日本數碼產業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中國的消費者已經不再盲目迷信日本的家電產品,在高端層面,我們的海爾能制造出口到海外的享譽國際的產品,并且擁有極強的價格優勢。在低端層面,我們的山寨產品,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并且在價格上能做到盡可能的低。在這種情況下,高不成低不就的日本數碼產業已經難以找到合適的位置。
當然,不止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日本數碼產業都在快速的消退,其市場份額一步一步的被競爭對手所蠶食。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日本的數碼電子產品出口9100億日元,進口卻是1.05萬億日元,首現逆差;2011年,逆差增至2000億日元。要知道,在七八年前,電子產品每年給日本帶來的凈出口就高達近2萬億日元。
在網上,一個網友從自身的角度總結了日本數碼產業隕落的原因------“自從當年大行其道的隨身聽,PlayStation之后,我們再也沒有看到一個無可替代、行業標桿、獨霸全球的拳頭產品。既然如此,誰還會去選擇沒有任何價格優勢和性能優勢的日本產品呢?”
推薦閱讀
速途網訊 12月17日,中國家電零售業的領軍品牌國美電器,與計算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英特爾(INTEL)在京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攜手國內外眾多知名觸控產品制造商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將全面推廣基于INTEL芯片的超極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讀日本三大數碼巨頭為何“隕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1229/10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