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小衛 北京報道
作為曾經的PC老大,戴爾公司現在的日子看來并不好過。PC業務日漸下滑,先后被惠普和聯想集團超越,期望轉型的想法很好,但短期財報業績壓力卻難解決。在過去的一年中,戴爾股價已下跌約三分之一。也許正因如此,戴爾公司期望通過私有化來解決轉型上的資本壓力。
私有化刺激股價大漲
沉寂多時的戴爾公司如今成了新熱點。
1月15日,業內傳出消息稱,戴爾正在與至少兩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展開私有化談判,這兩家PE分別是得克薩斯太平洋投資(TPGCAPITAL)和銀湖管理(SilverlakeManagement),其中前者是全球最大的PE之一,其管理資金規模高達545億美元。該消息稱,如果真能達成協議,預計未來6周內會有結果。
同時另有消息進一步稱,戴爾還聯系了若干大型銀行,商議為此交易提供資金的可能。有市場觀點認為,如果此次戴爾私有化成功,將是2002年惠普收購康柏以來電腦產業最大的一宗交易。
此消息令戴爾股價大幅上漲,當日盤中一度大漲14%,觸及12.83美元。過去的52周,戴爾股價最高為18.36美元,最低為8.69美元。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戴爾私有化了。2010年6月,戴爾公司CEO邁克爾·戴爾就曾表示,可能會將戴爾公司私有化,即通過回購使公司退市。2010年12月,邁克爾·戴爾還曾以1億美元購買了該公司740萬股股票,當時創下了他5年來的最大一日收購紀錄。據悉,邁克爾·戴爾家族現共持有該公司約13.6%的股份。
眾所周知,戴爾公司以PC得名,起家于1984年。當年還是一名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大一學生的邁克爾·戴爾以1000美元的創業資本注冊了“戴爾電腦公司”,自此該公司成為第一家根據顧客個人需求組裝電腦的公司,沒想到此模式迅速得到市場的認可,公司發展迅猛。邁克爾·戴爾隨后輟學,放棄了父母期望其未來從事的醫生職業,全力運營戴爾公司,并使戴爾公司以獨有直銷模式縱橫于全球PC市場。
邁克爾·戴爾與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茨一道成為大學輟學創業的成功代表。1999年,戴爾取代康柏電腦(Compaq)成為美國第一大個人電腦銷售商,隨后又成為全球PC老大。此間,戴爾公司于1998年8月將直線訂購模式引入中國。
不過,時下的戴爾日子過得并不如意。戴爾公布的最近一期財報顯示,截至2012年11月2日的第三財季,戴爾公司實現利潤4.75億美元,合每股收益27美分;去年同期實現利潤8.93億美元,合每股收益49美分。該公司第三財政季度利潤同比下降47%,據悉,這已經是戴爾公司連續第四個財季出現利潤下滑。
而在PC業務上,戴爾近年來表現更為不佳。自2006年第三季度被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惠普以全球市場份額的16.3%超越(戴爾當時為16.1%),丟掉了PC老大的寶位后,其老二的地位也在2011年被聯想超越。
IDC最近剛發布的《全球季度PC跟蹤報告》顯示,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8980萬臺,同比下滑6.4%。其中戴爾排名第三,PC出貨量為940萬臺,市場份額10.6%。惠普市場份額16.7%,位列老大。聯想位居二哥地位,市場份額15.7%。
轉型還需要一個過程
事實上,戴爾的困境出現在2006年前后,當時戴爾諸事纏身。
2006年第三季度丟掉了PC老大的寶位;同時賴以成功的直銷模式也備受IT界和華爾街質疑;更有高層接連出現離職潮,以副總裁威廉·J·阿梅里奧為首的多個高層加盟對手聯想集團。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當時又宣布對戴爾公司進行調查,內憂外患是戴爾公司當年的真實寫照。
為此2007年2月,已經卸任CEO一職的邁克爾·戴爾取代凱文·羅林斯再度出山拯救自己創辦的戴爾公司。隨后的動作為業內所知,戴爾公司開始了一系列重大調整,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則是對其原有的、一直為業界所推崇的單一直銷模式進行調整,引入分銷。先是與沃爾瑪位于美國、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3000家店鋪開始合作,在中國又與國內知名的家電賣場國美、蘇寧合作,然后又引入渠道代理商。
雖然邁克爾·戴爾做出了種種努力,但其在PC上的起色并不是很大,于是戴爾開始向企業級市場艱難轉型,并給自己定義為: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2年,邁克爾·戴爾在回答媒體采訪時介紹稱,戴爾在過去幾年中收購的企業超過20家,都集中在企業解決方案領域。在戴爾諸多收購中,值得一提的是對佩羅系統的收購。2009年9月21日,戴爾以約3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知名的IT服務商——佩羅系統公司(Perot Systems),這被認為是當時戴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
如今,戴爾希望轉型定位為不再是一家消費類PC廠商,而是一家提供企業級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廠商。
邁克爾·戴爾認為,“從第三方數據來看,目前整個全球IT行業總價值達到3萬億美元,這個市場就是戴爾公司廣闊的競技場,在這3萬億美元之中,戴爾每年的收入達到620億美元。根據統計,這3萬億美元按客戶群細分,有0.25萬億美元是消費級市場,有2.75萬億美元是政府和企業級市場。雖然戴爾同時參與這兩個市場,但是顯而易見,2.75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更大。”
對于戴爾PC業務,戴爾副總裁、負責全球公共事業及大企業事業部市場營銷工作的Russ Fujioka對外表示:“終端產品作為端到端解決方案中重要的那個‘端’也是我們的優勢之一。”“雖然利潤漸薄,但是做PC起家的戴爾盡管強調自身的轉型,卻并不打算放棄PC業務。”
“企業級市場要做好,沒那么快!這需要一個過程。”1月17日,長期跟蹤IT產業發展的IT資深人士王沛霖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戴爾的現狀時稱。
雖然邁克爾·戴爾為戴爾公司的轉型設想不錯,但在多變的IT市場,想法總是美好的,實現總多艱難。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1月19日早間消息,英特爾目前將PC行業的發展寄托在“變形本”這類新產品上。不過,分析師目前并不認為變形本將成為市場的勝利者。 近期,多家PC廠商推出了能變形為平板電腦的筆記本,例如聯想Yoga和戴爾XPS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戴爾擬私有化自救 利潤連續四個財季下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122/25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