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電子閱讀器2012年的銷售大跌,《華爾街日報》聲稱電子閱讀器將會消亡。然而也有評論指出,電子閱讀器的存在并不是依賴在硬件上的營利,而是賣書,而且其性能會不斷地進化,核心競爭力越來越明顯。
2012年已經成為過去,《華爾街日報》撰文回顧了電子閱讀器在過去一年的發展,并展望其未來。文章的論調消極,就差沒有在結尾直接點明電子閱讀器“命中注定要滅亡”。據市場調研公司IDC和IHS iSuppli的統計,電子閱讀器銷售在2011年達到峰值,但在2012年大幅下跌,并將保持下滑趨勢。
《華爾街日報》所闡述的理由很標準,即電子閱讀器將面臨平板電腦的強大挑戰:用戶也可以在功能全面的平板電腦上閱讀電子書,而且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之間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因此,購買功能單一的電子閱讀器顯得越來越沒有必要。
文章宣稱,曾經風靡一時的技術或產品正在退出歷史舞臺。這種結論帶有一定的煽動性,我們寧愿探討實際的情況。
首先,電子閱讀器不會很快消失,至少不會在便宜的平板電腦能與電子閱讀器獨特的性能相匹配之前。事實上,電子閱讀器價格便宜,易于閱讀,即使在陽光下也有很好的閱讀效果,一次充電后可以續航一或兩個月。這意味著即使你擁有更昂貴的平板電腦,再買一部電子閱讀器也很不錯的選擇。再有就是電子閱讀器能“強制”讀者專心看書,不像平板電腦一樣提供容易令人分心的功能和應用程序。
而且電子閱讀器沒有被動退市的威脅,因為它與電視或其他電子產品不同——后者的供應商必須不斷研發更新更好的技術,以提高利潤率。但是亞馬遜和Barnes&Noble這樣的電子閱讀器供應商并不指望在硬件上賺錢,他們的營利手段是在設備上賣電子書。因此,即使電子閱讀器的成本趨近于零,它仍然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業務。區別就是,電子閱讀器比平板電腦更能賣書,而平板電腦則提供更好的娛樂和上網體驗。
那么,現在的問題就是電子閱讀器是否會繼續發揮巨大影響。這是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但我們不認為電子閱讀器已經喪失了趣味性。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已經見證了觸摸式電子閱讀器和背光閱讀器的崛起,而且成本較低。同時,未來的電子閱讀器也可能更具創新,比如裝載可彎曲的E-Ink屏幕,以提高便攜性。
電子閱讀器很可能會像專用的MP3播放器一樣走向沒落,但遠不能說是消亡。比如,蘋果就仍在銷售iPod Classic——盡管這個產品早就被預言退市,而且與iPod產品線的其它產品相互競爭。iPod Shuffle的市場已經萎縮成一個小方塊,iPod Nano則在成為一個信用卡大小的音樂和視頻播放器之前轉向智能手表領域。這些設備并沒有消失,只是它們的核心競爭力變得更好了。甚至,電子閱讀器是一個更好的例子。你可以說iPhone能比iPod Nano提供更優越的音樂體驗,而電子閱讀器能比平板電腦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
《華爾街日報》在很大程度上也認同這些觀點,但它仍然堅稱“電子閱讀器時代”可能會終結。但是即使在電子閱讀器的最巔峰的一年,平板電腦的光芒也能輕易地蓋過電子閱讀器。根據IDC的統計,2011年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為2770萬部,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高達6870萬臺。雖然平板電腦的銷售會持續增長,電子閱讀器的市場會不斷縮小,但是平板電腦的擴張也因為筆記本電腦市場在萎縮。
所以現實就是,電子閱讀器從未有過自己的“時代”。它們一直是,也將永遠是平板電腦的配角。但它們依然會存在。
推薦閱讀
速途網1月16日訊(文/張穎)PM2.5指數爆表,催生了空氣凈化器產品銷售火爆。但是今天有專家指出,售價三四千元的空氣凈化器對PM2.5起不了作用。 今天上午,記者在百盛購物中心五樓看到,如今空氣凈化器價格從二千元至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2年電子閱讀器銷量大跌 但不會消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123/25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