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劉步塵)新京報消息:日前零點公司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20個重點城市25-40歲已購智能電視及有購智能電視意向白領人群調查顯示,盡管彩電廠商為智能電視搖旗吶喊兩年有余,消費者對智能電視功能應用仍然知之甚少。
而此前不久某電子商會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智能電視銷量突破800萬臺,接通平均激活率僅有27.5%,意味著超過七成用戶并未使用智能電視提供的智能化網絡服務。
據悉,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已經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看電視的人群呈現出“老齡化”趨勢,40歲以上消費者成為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
上述信息值得深度解讀。
業界分析認為,從長遠看,電視產業呈下行態勢,企業努力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電視產業生命周期,卻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發展軌跡。另外,調查數據折射出智能電視產業的輝煌現狀,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個假相。
一個問題是:如果大多數消費者將智能電視當做普通電視使用,那么智能電視的價值體現在哪里?
我認為,大多數消費者不使用智能電視的智能功能,說明了兩點:一、智能電視的智能應用,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體驗認同,比如用遙控器操作上網,翻頁或打開應用運行速度慢,下載常出現卡、頓現象,很不方便。二、消費者的智能需求具有可替代性,除了智能電視,消費者還可以使用電腦、手機上網,而且這種上網體驗要專業得多。
智能,可以成為電視的標準配置,卻無法成為消費者的必選項。這實際上意味著,智能電視的未來不像制造商描繪的那樣美妙動人。
近年來,智能電視被熱炒有其背景,隨著寬帶越來越多進入消費者家庭,消費者把本來屬于“電視的時間”用來上網,看電視的時間被大大壓縮,這讓彩電制造商非常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消費者再也不看電視了?于是,與電腦、手機爭搶用戶,成為大多數彩電企業下意識的選擇,“讓電視上網”成為它們挽救電視產業的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智能電視被無限放大,是彩電企業憂慮心態的折射。
必須補充說明的是,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不意味著消費者不再購買電視,實際上,在客廳放置一臺電視是中國大多數家庭的選擇。他們可以不看,但不能沒有。
中國彩電企業對智能電視寄托了太多希望,以至于讓它們無暇顧及對未來電視產業影響更大的OLED。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當韓日彩電企業大力推廣OLED的時候,中國彩電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智能電視并不是什么創新產品,早在互聯網電視誕生之前(互聯網電視被視為智能電視的前身),用電腦看電視既已成為部分網民的生活體驗。換言之,互聯網與電視的結合早已有之,并非從智能電視開始。中國企業對智能電視的貢獻,在于讓“智能電視”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它們對智能電視技術進步的貢獻很小。
推薦閱讀 3月4日,國美在線3.8女人節第二波促銷活動正式開啟,涵蓋了美妝珠寶、女裝內衣、家居家紡、母嬰玩具、手機數碼、大家電等全品類商品瘋狂讓利,全場低至4折起售。 據悉,在此次3.8女人節第二波促銷活動中,與以往大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3智能電視將走進歷史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304/26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