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市場總量持續攀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電商企業依托境外資本支持籌備上市,呈現境外資本控制境內業務的趨勢。電子商務所屬的零售業是國民經濟的咽喉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安全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境外職業投資的短期行為,給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投資驅動效應,如何促進國內電商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構建良性電商生態環境,保障國民經濟安全,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們關心的議題。
政協委員張近東認為,吸引外資投資中國,發展產業、擴大就業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需要長期堅持。但我們也要高度關注境外資本,警惕他們以產業投資概念為跳板,“不以產業盈利為目的,而以境外上市溢價套現為目的”的盈利模式。
外資投資電商存隱患 資本銷售分離難監管
近年來,電商企業依托境外資本籌備境外上市漸成趨勢,而合作的形式絕大部分都是境外資本通過協議控制模式(簡稱VIE模式)來參與國內電商業務。這種模式會導致電商行業出現“業務經營在國內、投資上市在境外”的現象,從而對行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安全產生重大隱患。
第一,對于電商行業來說。銷售增幅和銷售規模是境外資本界定電商企業投資價值和估本價值的依據,故此他們只關注企業經營銷售增長,而不關注行業經營盈利能力。在此背景下,部分電商企業為吸引境外資本,一味的追求高增速、大規模,導致電商行業出現投資效率低、盈利能力差、惡性競爭等問題。由于單方面追求高銷售額而發起的惡性競爭,不僅會使線上市場陷于無序狀態,也會波及線下,甚至會使零售業陷入口水戰、價格戰的泥潭,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二,對于國民經濟來說。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目前境外資協議控制模式存在著管理隱患,因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并購行為,而“經營銷售在國內、投資上市在境外”的現實導致資本的運作游離于國家的監督管理之外,缺少有效的監督。
規范引導相結合 促進電商行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去年中國商務部、證監會曾陸續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針對VIE模式的監管規定,對于這一規定張近東委員表示希望能夠盡早出臺。而如何解決境外資本對中國電商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張近東委員也給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1、完善外資準入監管,明確將協議控制定性為企業并購行為,將協議控制模式納入監管部門的管理范疇進行規范。
2、拓寬境內融資渠道,在政策層面扶持國內優秀電商企業在A股上市,幫助電商企業在境內就可以解決融資需求。
3、適當放寬國內電商企業國外直接上市的條件,培育真正的享譽全球的民族電商品牌。
張近東委員說:“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所以我們看待問題應該一分為二的思考,這樣才有可能避免‘一刀切’的片面做法。對于外資電商投資行為,要嚴格監管和合理引導并行,才能促進中國電商行業的有序發展,保障國民經濟的安全運行。”
推薦閱讀
由于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國“未富先老”的現象日益凸顯,養老問題日益嚴峻。如何有效的解決養老問題,關系到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張近東認為,強化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的建設,建設小區養老網絡>>>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304/26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