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夏戀再次出現曲折性發展,而令外界驚訝的是,這次的問題并非出在企業自身。
昨日(3月26日),夏普表示,由于無法通過監管審批,預計不會立即獲得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海精密)的投資,但夏普將繼續與鴻海精密進行談判,同時考慮其他融資途徑。
記者隨即向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方面進行確認,該公司表示,夏普與鴻海的合作仍在繼續協商,而雙方在10代線的合作繼續,不受影響。
中華液晶網主編王世瓊表示,市場出現微妙變化,如今的鴻夏戀于夏普而言,雖有不舍,但亦非被動之舉。
無法通過監管審批
由于需求疲弱且面臨來自海外對手的競爭,夏普公司一直在努力求生。
2011年財年,夏普面臨3800億日元巨虧,陷入經營困境,由此開始各方尋找資金以脫困,先后取得鴻海、高通資金,并就鴻海取得夏普10%股權的投資案作持續的談判,談判期限是2013年3月底。
但就在前不久,鴻海發言人曾表示,不再將3月底作為雙方合作談判的截止日期。公司將繼續與夏普的談判,雙方尚未設定新的談判截止日期。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很快雙方的協議就被迫中止。不過,此次夏普與鴻海的被迫中止并非意外,早前夏普就有過這方面的擔心。
早在去年6月底,夏普株式會社首席常務執行董事、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菅野信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鴻海的出資,由于需要得到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有關部門的許可,現在處于等待資金到賬的最后階段。”
始自去年3月的鴻夏戀,盡管雙方均表示不影響后續合作,但在王世瓊看來,反觀過往中國臺灣產業界投資日本企業的實例,無論是半導體還是面板產業,并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鴻夏戀可以說依然延續著這個規律。
王世瓊認為,此前夏普之所以與鴻海談判10%股權的投資案,其目的非常明確。其一,取得巨額資金入注緩解經營困境;其二,擴大產能出口,改善夏普6代線、10代線的生產和盈利能力,最終借用外部資金與合作打破運營困境。
“就鴻海來說,其與夏普合作,最終希望介入到夏普的經營,從而取得更穩定的高性能面板產能和供應,以確保其與主要客戶蘋果之間合作關系的穩固。事實上,鴻海更期待與夏普10代線在大尺寸面板領域的合作,不過蘋果iTV遲遲不能推出,也是鴻海與夏普談判停滯的重要原因。”王世瓊進一步補充。
最大股東難解夏普困境
上述交易陷入停滯,促使夏普尋找其他的資金來源。美國高通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都同意投資夏普。
2012年12月,夏普接受來自高通的99億日元(約合1.204億美元)的資本投資,高通MEMS技術和夏普的IGZO技術展開合作,研發次時代顯示技術;今年3月,三星正式宣布以104億日元(約合1.1億美元)收購夏普公司3%的股份,進一步加強雙方的合作關系,同時保證三星獲得穩定而持續的LCD面板供應。
上周五,夏普表示,今年6月28日前將收到高通的第二筆6000萬美元投資。屆時,高通將成為夏普最大股東。
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稱,高通對于夏普的控制權方面并未提出任何訴求,純粹從財務方面進行投資合作,這樣比較容易通過監管部門的審批。
即便如此,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認為,高通的第二筆投資也不能緩解夏普的困境,夏普應該還會繼續向它的戰略伙伴尋求合作,包括鴻海、蘋果。當然潛在的投資者會有很多,中國很多面板廠商也會對夏普產生興趣,但誰能與夏普談得攏,也與夏普本身的態度有關。
推薦閱讀
隨著“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對家電行業來講,引導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家電,推動整個產業綠色轉型便是對建設“美麗中國”號召的最大響應,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327/26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