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電視像卡卡的頭發變成魯尼的,越來越讓人沒有興趣了
(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3D,從2009年來一直是一個火熱的名詞——現在3D打印機還吸引了不少人關注的目光。的確,對于好萊塢大片來說,你不是3D的,導演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知道3D打印機簡直就是對外界一無所知的人;任天堂的3DS還是賣的很火熱;3D顯示器也成了很多硬件發燒友的標配……同樣的喧囂也發生在電視行業,3D功能的加入讓原本略有沉寂的電視行業重新找到了能夠瘋狂造勢的熱點。
廠商擅長玩弄的“不更新就落伍”的恫嚇宣傳、對3D功能真實感的夸大宣傳都極大地推動了3D電視的普及率。而一向容易被煽動的消費者則頭腦發熱的將3D電視迅速搬回了家,結果卻發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沉淀,如今的3D電視早已褪下了身上的光環。是什么原因造成現在3D電視的被冷落?3D電視以后的發展又該如何?
片源稀缺,如何讓我說愛你
先不說3D電視的3D效果究竟如何,僅僅在片源上,3D電視就已經嚴重脫離實際了。其實,3D的興起是源于2009年上映3D電影《阿凡達》。自此,3D電影席卷了眾多行業。作為人們觀看節目、接受信息的第一屏,電視自然也就沒有逃離這個看起來很美好的“餡餅”。一時之間,幾乎所有的電視廠商都爭相推出自己的3D電視產品。而3D電視也從最初高昂的價格迅速跌倒消費者可接受的較低價格,這也進一步推動了3D電視的普及率。
但當消費者滿懷期待的準備體驗3D功能帶來的震撼效果時,卻尷尬的發現3D片源十分稀缺。絕大部分3D電影都是已經上映過的,先不說很多消費者都已經看過,如果想重溫下,準備在3D電視上家看的話就得去網上找資源進行下載。動輒十幾G,乃至幾十G的電影容量絕對是消費者心理的一個折磨。如果購買3D藍光影碟,藍光播放機又是一比支出,而且正版3D藍光影碟價格都是好幾百,即使盜版的也需要幾十塊。
在去年元旦,首個3D頻道建立,但只在寥寥的幾個大城市。而且內容很少,還多以城市風光片、老年養生、戲劇小品大賽為主,怎么能吸引年輕人這樣已經習慣享受3D大片帶來的震撼的群體呢?
“樂趣”敗給3D效果
即使經過苦苦尋找,終于找到了3D片源,但目前3D電視的3D效果卻不敢恭維。如果說在電影院看大屏幕播放的3D電影還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的話,在家里看3D電影就是一種折磨。
目前雖然有3DS那樣的裸眼3D產品,但3D電視的3D效果絕大多數都要借助于3D眼鏡。但廠商一般只會贈送一到兩幅3D眼鏡,限制了觀看人數,如果購買又會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原本電視是家庭娛樂的中心,但3D電視卻是反傳統,自然不能讓消費者滿意。而且在觀看3D電視的時候,節目、電視的亮度、色彩、清晰度等都幾乎較2D的有所下降。
雖然享受了3D效果,卻依舊得不償失,很多細節都會被錯過,與在電影院觀看完全是兩種感覺。現在很多電視廠商還吹噓自己的3D電視具有“2D轉3D”的功能,這更是一個雞肋,轉換的效果之差簡直慘不忍睹。可以說,目前3D電視的3D技術還不成熟,其效果也不能夠讓人滿意,這也是3D電視形成斷層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能噱頭的出現
原本3D電視的出現就是廠商為了打造一個新的利益點,但隨著3D片源的稀缺、3D技術的桎梏,3D的噱頭已經越來越不吸引人了。而其他能夠當賣點的概念正在逐步發展自己的力量,成為廠商的香餑餑。比如近兩年發展迅速的智能電視,滿足了消費者將其當作家庭娛樂中心的需要。
正是這些概念讓3D越來越失去吸引力,從原來最主要的主打功能逐漸成為一個附加的功能——有它也行,無它亦可。雖然智能電視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但它們的功能畢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畢竟它們還能吸引眾多“無知無畏”的消費者去夠買、去消費。這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讓它們去取代3D電視了。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2013年4月7日,北京朝陽大悅城的卡薩帝“創藝家庭日”活動現場人頭攢動,許多帶著孩子的家庭徜徉在卡薩帝的真實家居場景間,體驗操作一款款嵌入式廚電、物聯網家電、套系家電等產品,并熱烈探討,這其中便包括袁女士>>>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409/26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