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已不再是一家獨大。除了三星等國際巨頭外,小米、聯想、華為等國內大腕也在安卓終端領域激烈搏殺,更有青橙、小辣椒、谷蜂等一批小有名氣的公司,靠著口碑營銷、低價銷售和不錯的硬件,從深圳“華強北”(其前身是電子、通訊、電器產品工業區)山寨機群中殺出,縱身投入智能手機的戰國中,也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據市場調查公司IDC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IDC稱,去年下半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的銷售量已經超過美國,預計今年中國市場份額將占到20.7%,而美國為20.6%。英國和印度依次排在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別占到市場份額的4.5%、2.9%。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迅猛程度可見一斑。
但在這喜人的成就背后,也埋藏著些許的隱憂,IHS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蘋果和三星合占全球手機產業81%的毛利,手機利潤方面全年所占比例達到103%。這意味著,除了蘋果和三星,其他廠商整體是在虧損經營。這也從側面折射出核心競爭力仍然不強的事實。
國產手機高端之路任重道遠
縱觀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步入成熟期,歐美市場趨于飽和,新興市場迅速被催熟,其他廠商為獲得利潤,紛紛轉向高端市場。中興、華為、索尼、LG等均明確表示,將力攻高端市場。中興在國內推出獨立品牌努比亞主打高端市場,華為去年推出“精品路線”戰略,酷派、TCL等廠商也陸續推出各自高端產品。國產廠商全面進軍高端手機市場的格局逐漸成型。
此外,聯想在PC業務做到全球最大后,該公司提出下一步的戰略重點是打造高端品牌,今年將專注于3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產品。
對此,分析師楊群表示,自進入全球銷量排行榜的那一天開始,銷量已不再是國產品牌手機追求的目標,接下來它們必然會走上追求利潤的道路。而踏上這條路的第一步便是“去低端化”。
但從市場上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國產高價手機,基本上都是在Andriod系統上堆砌頂級的硬件和機身材料,但在總體體驗上并沒有比中低檔Andriod手機高出多少,即使某些國產高價智能手機在跑分成績上可以勝過三星GALAXYNote手機,但是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時未必買賬。
不少消費者認為,國產手機本身就以價格低廉取勝,一旦價格與三星、蘋果不相上下,為什么還買國產的呢?畢竟國際品牌手機拿出去更有面子。甚至有人認為,國產手機之所以叫做山寨機,就是因為它們在不斷地抄襲暢銷機。沒有創新、一味模仿,就算價格再高也難以擺脫"山寨"的影子。
在面對國產手機的如此尷尬局面,楊群表示,國內廠商在高端市場的布局都還處在試水期,高價不能簡單和高端劃等號,消費者對國產品牌賣高價仍然沒有足夠的認可度。
業內人士分析,高端市場的較量從來都是綜合實力特別是創新力的較量,蘋果和三星能領跑也得益于扎實的“基本功”和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國產品牌的高端手機之路仍任重道遠,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工業設計不可或缺,尤其是對既有品牌的重塑絕非易事。這就需要在加快布局高端市場的同時“軟硬兼顧”,摸清產業走向和市場脈搏的同時,在產品概念性創新和用戶體驗方面多下功夫。
研發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2013)》指出,目前我國智能手機產業中對谷歌公司的安卓智能手機系統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而且我國手機操作系統研發企業還面臨谷歌公司的商業歧視,如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同時,白皮書明確表示,我國已具備了發展移動操作系統的良好產業基礎。
據統計顯示,2012年377家國產手機廠商共推出智能手機1.89億部,占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73.2%。但在這1.89億部手機中,安卓手機占到97.7%,國產操作系統尚不足1%。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龐大的安卓系統一旦形成壟斷,而我國手機操作系統缺位,行業將面臨很大的危險。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也表達了另一種擔心,其表示,安卓一家獨大,萬一它真的收費,手機生產商又該怎么辦?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珺表示,開發自主操作系統十分必要,最主要的是可以幫助國內手機廠商擺脫目前的限制。同時,谷歌過于開放也存在一定風險,比如手機病毒過多。
從目前形勢來看,國產手機廠商不得不看谷歌的“臉色”吃飯。國產手機當前的境遇可謂“夾縫中求生存”。一方面谷歌公司經常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廠商之間競爭激烈且核心技術缺失,同時也造成了國產手機同質化、拼硬件的現狀。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研發國產手機操作系統,擺脫對安卓的依賴勢在必行。
核心技術缺乏前途多坎坷
盡管目前國內手機市場上自主操作系統建設熱潮涌動,但仔細分析之下,形勢并不樂觀。我國手機操作系統起點低、起步晚,國產操作系統裝機規模有限,生態體系仍然十分弱小。同時,打造國產操作系統面臨強大的外部壓力。
這幾年,從聯想樂OS到小米MIUI,再到魅族Flyme,乃至百度云OS、阿里云OS與新發布的錘子,國產手機一直在上下求索,盡管個個都不乏亮點與特色,但本質上都是在安卓的大框架下進行細節優化,并未逃出谷歌的手心。核心技術的缺失以及創新力的匱乏,使得這條自主研發之路倍添艱辛。
同時,安卓、蘋果iOS已經形成龐大的生態系統,后進者在應用以及硬件生態方面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比如2012年9月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受到谷歌的封殺,原因就是涉及谷歌的核心利益。阿里巴巴當時表示:“我們的合作伙伴接到谷歌方面通知,稱如果在其新產品上搭載阿里云操作系統,谷歌公司將會解除與其安卓產品的合作和相關技術授權。”此前,中國移動就曾推出過OPhone,但最終無疾而終。
除此之外,業內人士還認為,國產操作系統的用戶體驗會怎么樣,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畢竟目前大部分用戶已經習慣安卓或者蘋果iOS系統,如果讓用戶轉向新的系統,也許在體驗這一關就會很難過。
南開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史廣順表示,我國沒有自己可以依賴的手機操作系統,軟硬件相關產業發展結構是主因。客觀地說,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發展的時間、空間特別有限,無法和國際大企業抗衡。
“抱團”發展才是硬道理
推薦閱讀
3月14日,三星新一代旗艦機——Galaxy S4正式于紐約發布,引起了業界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4月初,三星Galaxy S4獲得了3C認證和入網許可證,上市在望。一位接近蘇寧的消息人士稱,三星S4將在4月下旬全面到貨,蘇寧門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手機陷困境 研發自主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30416/26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