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盛夏來臨、飲用水量大增,各種飲用水污染事件層出不窮。為了喝上健康、安全的直飲水,很多城市家庭選擇安裝家用凈水器。因為與傳統的桶裝水或燒開水的飲水方式相比,家用凈水設施可直接與家庭自來水管相連接,通過層層過濾系統,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細菌、病毒、熱源、余氯、有機物等雜質。然而,面對市場上眾多商家打出的諸如活性水、軟化水、離子水、反滲透水等花哨招牌,再看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的懸殊價格,很多消費者不禁有些暈頭轉向:到底什么樣的凈水器才是靠譜的?
事實上,大多數消費者面臨的問題,也是整個凈水器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大挑戰。在上月末由《直飲水時代》雜志和直飲水網主辦的“責任與使命”第二屆中國凈水行業峰會上,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凈水器行業門檻較低,標準的制定滯后且不完善,核心技術不完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且同質化嚴重。在市場上,真過濾假殺菌現象時有發生,不少功能都純屬“噱頭”,有些宣傳完全是不良商家利用民眾不懂水的專業知識,玩弄概念欺騙消費者。
記者從衛生部及相關媒體處了解到,伴隨著近幾年凈水器市場的高速成長,行業和市場的不規范,導致了銷售的不規范。尤其是一些國產品牌,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暴利思想和概念炒作現象。
一位凈水器行業專家告訴記者,“除了品質夸大之外,還有追求暴利的畸形定價問題。一臺機器的成本最多不到1000元,但是市場零售價高達8000-10000元,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此外,還有售后服務不到位的問題,很多品牌只能做產品,還不能做服務,因為真正有效的服務需要一個強大的體系來支撐。”國內的凈水企業大多是埋頭做自己的,或者偶有企業間的合作,大部分企業并未參與到促進整個產業發展的合作進程中,正是這種態度使得近年來有關凈水產品及服務的負面消息頻發。
早在2009年,衛生部就發布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監督管理的公告,曝光包括數個品牌在內的8種不合格水質處理器,這些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浸泡實驗菌落總數超標。
2012年7月,《長春晚報》報道稱:家住朝陽區禹城邦的陳先生在使用某品牌凈水器一年后才得知,該產品竟沒有衛生部國產涉水及應用水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準。
2013年,在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對家用凈水器產品的抽檢過程中,發現送檢的十款產品中竟有七款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不合格的原因有在標志(總凈水量、防觸電保護類型、衛生許可批準文號、執行標準編號)、使用性能(凈水流量)和凈水水質等檢驗指標方面均部分存在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情況。
中國水工業協會副會長顧久傳指出,中國凈水器行業領域廣闊,產品眾多,但相關消費信息較為零散和不透明,一定程度上造成品牌識別度低、消費者盲目消費等現象,整體處于較低級的競爭狀態。
凈水企業除了就加強行業自律、消除行業弊病等加以完善以外,更需要對消費者負責,做凈水就是做健康,這份民心事業需要行業企業共同推動。
推薦閱讀
如今在大屏幕、智能化等趨勢下,用戶對于畫質的追求瑧于至善,獨具清晰魅力的4K電視漸成彩電行業的主流。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的融入,彩電行業的競爭早已進入綜合競爭力的對決。康佳依托雄厚的品牌實力,以及極智4Ks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凈水器市場魚龍混雜 行業發展待“自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40717/29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