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隨著互聯網電視的火熱,我國的彩電市場也迎來了5.6%的增長幅度。一些新的顯示技術也進入了市場,給消費者們帶來了更為清晰的視覺感受。事實上,彩電市場依然形勢嚴峻。奧維云網 (AVC)預測數據顯示,2015年下半年彩電市場規模將達2293萬臺,同比下降3.2%;中怡康預測,2015年全年液晶市場規模將達到4710萬臺,同比增長3.7%。
雖然2015上半年彩電市場表現并不令人滿意,但國內自主芯片產業、面板產業卻依然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彩電行業的用戶需求漸趨飽和,意味著依靠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彩電行業發展進入結構調整平穩發展的新周期,從細分市場來看,高端產品和新技術產品將成為彩電市場未來主角。
盡管2015年上半年電視消費市場正進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階段,但從制造水平和技術能力的角度來看,中國彩電行業則真正迎來春天。繼液晶屏“面子”問題后,隨著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本土設計、本土制造、本土封裝的智能電視SoC芯片——海思Hi3751的規模出貨,困擾產業多年的“缺芯少屏”局面真正開始全面解決,并為產業界探索出了一條以整機需求為牽引、以項目為紐帶,促進上下游深度合作的可行之路。
2013年7月,海思聯合創維申報的核高基智能電視芯片項目獲批。據了解,海思芯片目前已規模化量產,并被多家國內外一線電視品牌采用。除創維以外,海信、康佳、夏普等均已有搭載海思芯片的產品上市。
據了解,預計到今年年底,海思智能電視芯片出貨量可達數百萬級。無論是海思還是創維,都非常有希望提前完成核高基項目的量產化目標,成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項目為紐帶,促進整機與芯片企業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
2015年上半年,彩電高端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在UHD電視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的同時,產品差異化成為競爭焦點,曲面、超輕薄作為彩電新工藝的代表進入彩電市場。據奧維云網線下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曲面電視滲透率達1.5%,超輕薄電視(機身主體厚度≤9mm)滲透率達0.3%。隨著電視 “觀看”本質的回歸,顯示技術革新逐漸成為驅動新一輪彩電產業升級的主要力量。
量子點電視從去年開始便成為全球各彩電廠商角逐的焦點,國內面板廠商也在第一時間予以跟進。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5年量子點電視的零售量將達50萬臺,滲透率1.1%。
在緊跟國外技術腳步的同時,2015年國內自主顯示技術也取得極大突破。其中,由海信歷經7年技術攻關,大力向全行業推廣ULED技術叫板全球,并已順利登陸美國市場。
海信電器副總經理曹建偉表示,海信選擇ULED路線,是總結幾十年來電視核心顯示技術發展歷程所得出的結果。據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海信搭載ULED技術的4K電視以11.3%的市場份額躍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雄踞榜首。
自2013年LG推出全球首臺OLED電視以來,由于面板良率低、成本高等原因,市場接受程度一直很低。但今年,隨著OLED技術良率的提高,更多企業進入OLED陣營,長虹、創維、康佳等國內彩電廠商已經先后發布了OLED新品,市面上的OLED產品陣營在不斷豐富的同時,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探的趨勢。
據LGD預測顯示,2015年OLED電視的零售量將達到7萬臺,市場滲透率為0.2%。對此,創維集團副總裁劉棠枝預計,隨著各大廠商加大對OLED的推廣投入,明年OLED電視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15%以上。
專家觀點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
10年內LCD仍是主流
2015年,我國面板企業在OLED領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技術上處于追趕階段。目前,小尺寸OLED面板在工藝、應用等方面逐漸成熟,良率、壽命均在不斷上升,年增長率也已達到了20%~30%。但大尺寸面板還是受材料、設備、加工方法的影響難以取得突破。
此前,LTPS憑借其遷移率高的特點被應用于OLED面板。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LPTS也被大規模應用于液晶面板中。LCD隨著底板性能的改進,分辨率、亮度等指標也在不斷提升,相比OLED更加成熟。
隨著LCD的不斷完善,它依然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歷史使命。目前,非晶硅、LTPS的成本在快速下降,OLED卻仍處于追趕階段。因此,LCD在10年內還無法被取代。
創維集團副總裁劉棠枝
OLED將為國內顯示行業帶來新機遇
我們將2015年稱作OLED元年,而2016年將是OLED推廣的元年。所謂元年就是批量上市,而推廣元年就是看市場滲透率是否達標。2016年,上游的供應鏈狀況將得到很大的改善,因為OLED的需求量將會增長。顯示技術的迭代周期往往不超半年,我們相信明年的OLED市場將隨著技術的成熟、規模的增長,進一步拉低整機價格,使之更易于被消費者接受。
O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它的出現將為國內的上下游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在國內面板企業中,BOE、華星光電等都在儲備和研發OLED技術。創維集團內部也會高度重視這個市場,并希望通過OLED的4K產品上市,引起國內面板廠商、政府與行業對OLED技術研發和生產的重視。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
彩電大型化、提高解析度才是王道
“4K”、“8K”、“廣色域”、“量子點”、“OLED”、“HDR”、“動態飽和”、“超薄清”、“曲面電視”,這些技術名詞正代表著當下顯示行業的熱點,但并非全部都代表未來。
短期來看,OLED仍無法代替LCD。綜合來講,盡管前者的顯示效果要優于后者,但礙于技術屏障所引發的良率低、成本高,以及產能不足的事實,都使得OLED在一時間難成主流。
顯示行業發展至今雖已日臻完善,但人類對更好畫質的追求卻永無止境。今天,很多人將55英寸的產品定義為“客廳電視”,但近幾年內,這個數字一定會被刷新。隨著電視尺寸的不斷提升,顯示行業應更專注于視覺,而非時尚。個人認為,彩電大型化、超高清晰化才是未來方向。
推薦閱讀
Eben Upton的Raspberry Pi(樹莓派)之所以能驚艷世界,不僅是因為體積小、功能全,當然還有價格。在今年5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50906/29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