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銀行加速布局“虛擬信用卡”,搶占電子支付領域;另一邊,面對鬧得沸沸揚揚的市場傳聞,支付寶方面卻表示“信用支付不是信用卡,阿里小微也不會自己發行信用卡,更不會成立信用卡公司”。
3月19日,在接通記者電話后,支付寶公關總監陳亮再度聲明“并不認同阿里即將推出的‘虛擬支付’業務被稱為‘信用卡’的說法”。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馬云意欲在未來5年之內申辦自己的銀行,并稱央行已同意阿里巴巴向客戶發放信用卡,阿里將設立信用卡公司。
“阿里推出信用支付,意在提升移動支付的成功率,并且只在移動客戶端開通。”陳亮解釋阿里設立“信用支付”的初衷,并指出支付寶本身并不是銀行,只是根據支付寶用戶的不同評級,開通對其進行相應授信支付的一項功能。授信額度為1到5000元,資金仍然來源于銀行。
陳亮認為,阿里信用支付并非將銀行單純地置于競爭對手的位置,其運作模式是銀行墊付、阿里作保,“與銀行推出的虛擬信用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但對于與阿里金融具體合作的商業銀行,陳亮表示目前還不能透露。
日前,中國銀行表示2013年將重點布局“虛擬信用卡”業務。“由于虛擬信用卡的便利性,推出時間不長,但申請量很大。它依托于實體卡,虛擬的實際上僅僅是一個卡號。”中國銀行個人金融總部副總經理胡浩中說。
針對阿里金融即將推出的“信用支付”業務,胡浩中稱,合作共贏是最好的選擇。
“主要目的是在于防止‘釣魚網站’,增加帳戶本身的安全性�!焙浦薪榻B,“虛擬信用卡”可讓客戶依托自己的實體信用卡帳戶,生成多張可自定義有效期,單筆及累計交易金額的虛擬卡號,其交易均記入實體卡,持卡人無需單獨還款。
2004年7月,工行與騰訊合作推出聯名E通卡,是國內的首張虛擬卡。另外,國內其他銀行也有類似的虛擬卡業務,如建行的“龍卡虛擬卡”,但這些均屬于虛擬借記卡,并未提供信用額度。另外,據民生銀行零售銀行部人士透露,計劃推出與“虛擬信用卡”類似的“存貸合一卡”,具有線上授信性質,但目前還處于開發階段,并未正式上線。
3月20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某股份行電子銀行部人士稱,阿里之所以能夠為支付寶用戶做擔保,主要是基于后臺的海量數據,“對風險把控有數據記錄作為基礎”。但他同時認為,目前,商業銀行并不具備阿里的后臺數據優勢,因此直接為客戶虛擬卡授信還有一定難度。
“除安全性外,虛擬卡最大的好處是無需信譽評估,適合立刻開通使用�!币呀浽诤M膺\行多年虛擬借記卡“OKPAY”的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亞太區某高層表示,基于在美國的數據后臺,已經與多家國內銀行洽談過此合作。
推薦閱讀
3·15消費者權益日剛過,除了被央視曝光的典型案例,網購投訴和信息泄露等尷尬事實再一次表明人們在購物和支付領域還需要更多的關注與保障,移動支付則是新鮮出爐的 “喜憂”產物。 行業喜聞樂見的是,移動支付高速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電商爭食虛擬支付:合作共贏成趨勢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ifu/20130322/26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