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在談論人工智能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么?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2017年可謂是點燃了人工智能的這一把火,讓人工智能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漸成為科技發展史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2018年,當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走向成熟,當產品要進行迭代變革時,你又對哪些有趣的科技產生了興趣?
當千萬企業競逐人工智能藍海時,英特爾卻決定不再做其智能產品智能眼鏡Vaunt了。
英特爾放棄智能眼鏡項目
英特爾的Vaunt眼鏡,外觀輕巧,其功能和Google的智能眼鏡類似,都可以將信息投射到視網膜上。
此前,英特爾一直想要把這款眼鏡商業化,但其以口頭提出新概念而不落實到實際產品著稱。
據報道,在2月份的時候,英特爾還正在為Vaunt項目尋找外部投資。由于英特爾缺乏銷售眼鏡的渠道,所以它更希望與合適的投資方合作。而且希望吸引一些可以帶來銷售渠道,設計專家的企業,而不僅僅是提供資金的企業。
然而過了兩個多月之久,仍沒有出現合適的投資方。于是英特爾在最近便決定放棄Vaunt項目。

AR/VR產品的未來如何?
說起英特爾的AR和VR 之路,應從2013年開始說起。
2013年,英特爾成立了一個主要發展AR技術的機構NDG;2014年,NDG又以1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了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Basis;
2015年,NDG再以1.75億美元購買了智能眼鏡制作商Racon。該機構還與Oakley和Tag Heuer等規模較大的可穿戴設備公司合作。
2017年,英特爾CEO Brian Koziannik 認為其 VR 項目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最終將會成為英特爾的關鍵業務。此時首款頭戴式顯示設備 Project Alloy被設計出,它可以通過傳感器陣列,分析使用者與環境中物體的相對位置,來確定使用者的位置。
但是好久不長,由于合作伙伴不感興趣,英特爾便宣布放棄了Project Alloy。雖然后來還嘗試RealSense深度感應和基于WiGig的無線耳機系統,但仍逃不過失敗的命運。
在過去的一年中,根據第三方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高階VR中,賣得最好的是SonyPS VR,一季出貨48萬臺。而Oculus出貨21萬臺排行第二,HTC Vive以16萬臺的出貨量排名第三。

從數據上來看,其與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相比,是遠遠不及的。對于消費者而言,VR頭顯更多只是玩家在室內消遣和娛樂的工具,其并不是需產品。
英特爾在AR/VR技術方面,尤其在更加能夠滲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產品上選擇了退出,難道在人工智能潮流不斷向前的時刻,代表著AR/VR已經不是下一個創新點了?
其實以目前的現狀來看,AR/VR市場的確顯得有點雞肋,大家也不是像需要手機一樣,天天都可以抱著它玩,市場占有率逐漸下降。但是,其在技術上的應用,的確能夠帶給大家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尤其是泛娛樂時代,游戲產業鏈蒸蒸日上的時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當然,也許在5G來臨的時候,其還有更多的用處呢。凡事不能太盡,AR/VR產品的未來如何,還當謹慎觀察!
推薦閱讀
圖片:Vjeran Pavic / The Verge英特爾已經確認關閉公司的 New Devices Group 部門,并終止今年 2 月公布的 Vaunt 智能眼鏡項目 。The Information 報道稱 ,NDG 部門的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特爾就放棄其智能眼鏡項目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n/yanjing/2656.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