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形式尚處初級階段
近日,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就大力推出了一個名叫“e樂手機一卡通”的產品,它由卡片狀的射頻天線、連接線和MicroSD卡共同組成,可以安裝到手機上直接進行手機刷卡。用戶不僅能夠在全市所有的公交、地鐵、出租車等交通工具上使用,并通過其專有的網絡服務平臺進行手機在線充值、查詢等操作,還可以在全市布設了市政一卡通POS機的超市、便利店、影院、公園、蛋糕房等日常生活場所刷卡使用,甚至于可以通過此工具進行話費充值、購買彩票等便捷操作。目前,“e樂手機一卡通”已經推出了Android客戶端和KJava客戶端。
其實,所謂的“e樂手機一卡通”只是將原來的獨立塑膠公交卡轉變一種承載形式,變成可內置于手機終端里的智能SD卡,這個智能SD卡的核心功能還是和原來的公交卡一樣。只不過,公交卡載體變成智能SD卡并內置到手機里以后,能夠使原來的使用流程更加高效簡便,比如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在線充值而無需再去充值點排隊,當然前提是需要銀行卡開通手機網上銀行,又比如可能在實名的基礎上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實現小額透支或者后付費等。
“這些都只是移動支付的初級形式,而相對完備的移動支付則是在物理層面和邏輯層面與移動通信的網絡、通信賬戶甚至金融賬戶實現雙向關聯,在手機終端層面實現通信與金融支付的完全融合。”有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在移動支付比較發達的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運營商通過與信用卡公司合作,有的運營商入股甚至控股一家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將NFC支付芯片內置于手機上,這種移動支付方式除了方便的儲值消費外,甚至可以將手機或手機卡變成一張NFC信用卡。這樣才是真正做到了移動終端和金融支付的一體化。
規模應用還需兩到三年
運營商正加強自身移動支付交易平臺的打造,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和手機錢包、中國聯通的沃易付、中國電信的翼支付都已陸續開展試點工作。但目前這類繞過運營商直接和金融系統合作進行手機支付的案例已在全國許多城市興起,若是此情況成為一種常態,那運營商在整個支付體系中是否會被搶占市場先機呢?
對此,大部分業界人士表示,一方面在移動支付領域,運營商本身并不是核心,所以對他們而言更多的應該是合作,另一方面,目前的移動支付產業還處于培育期,暫時的市場先機并不能決定以后的市場格局。
“今明兩年更多的是進行小規模的試點工作,手機支付大規模的應用還需要兩到三年。政策、標準以及配套終端的完善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用戶行為習慣的培育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目前產品的用戶體驗還不完善,應用面還太窄,對用戶的吸引力不大。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以后更多的還是要看誰的用戶體驗感更好。”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
相對于其它競爭者而言,運營商掌握著手機的號碼資源,對手機終端也有著很強的掌控力,再加上廣泛的渠道資源,以及對用戶體驗的把握,在競爭中的確具有一定的優勢。張萌認為:“9億多用戶群是運營商最大的資源,再加上運營商豐富的渠道資源,一旦推動起來將非常有力。”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一位手機廠商人士曾私下說,小米作為一個剛涉足手機的企業,唯一的優勢只有其相對低廉的價格。也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雷軍想做一部好手機的態度和勇氣,值得肯定。但小米手機一旦上市,用戶的大面積質>>>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