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ICT中國·2011高層論壇上表示,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已進入了轉折期,以話音業主的電信業務的黃金時期即將過去,我們正在走向以寬帶業務為主導的網絡時代。
鄔賀銓指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崛起,通信行業將步入后摩爾時代。
鄔賀銓同時表示,全球IT企業的新一輪并購,軟硬兼施,應用+服務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以下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演講實錄:
鄔賀銓: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早上好!我報告的題目是ICT變革的思考,我們先回顧一下七十多年前發明了電視機,65年前發明了計算機,50年前發明了集成電路,40年前發明了互聯網,35年前發明了PC機,十多年前我們出現3G,應該說這些都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說集成電路影響了PC和互聯網、移動通信,反過來移動通信、互聯網也影響了PC和集成電路。可以說互聯網影響了社會移動,改變了生活。這里邊很重要的一點是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每 18到24個月密度加倍,光傳輸每12個月容量加倍,顯示器每24個月象素加倍,無線通信每12個月峰值數據加倍,從集成電路出現以來,一直到現在,應該是這個規律。
從1982年以來,CPU的性能提高了3500倍,內存價格下降了4萬 5千倍,如果汽車的價格能夠跟硬盤一樣,今天買一部新車子要0.01美元。但是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發展現在已經到了,原來是到了45納米,但是后來45納米以后,我們發現二氧化硅的介質漏電,漏電以后很難做得薄了,前幾年各異做到22納米,但是是不是22納米在遠后還能做呢?我們發現功耗太大了,而且線條做得很細的時候,代工成本太高了,現在做到28納米的圖片,可能就要200萬到300萬美元,如果做到11納米,可能就要上千萬美元,這么大的投資量,代工成本太高。另外一個方向不是走SOC的路線,而是走SOP的路線。所以未來集成電路我們會面臨一個后摩爾時代。
現在在互聯網上,Web是主要的應用,我們現在大量用Web1.0,大家上網是搜索,下載文件。現在已經過度到Web2.0了,很多是網民的微博博客,是網民產生內容,從1.0到2.0,網民從消費到參與,從瀏覽到分享,進一步還會發展到 Web3.0,因為物聯網的出現,很多物體所捕捉的信息也會上到網上,當然這些信息不容易被人理解,所以需要引入語音技術。未來回到Web4.0,我們上網打出成龍這個詞,會出現很多條文,但是有很多重復的,將來網絡能不能這樣,它把重復的就不要了,不重復的就寫出一個摘要來,如果我要細看的時候再看,就說網絡需要連接智能,網絡的演進會帶來很多新的挑戰。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和高鐵一樣,趕工期、人員訓練不足的現象,也存在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之中,這是我們國家的普遍問題。”9月27日,被視作高鐵建設“反對派”代表的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向記者表示。 723甬溫線特大動車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鄔賀銓院士:通信行業將步入后摩爾時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