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新一輪價格戰忽然來襲。多個聯通省分公司推出的“隨意打”產品,引發了各地語音市場競爭的震動,在運營商加緊3G普及、行業布局寬帶提速的當下,價格戰忽然而至讓各地監管部門都猝不及防。與往常如出一轍,“隨意打”引發的風波在行業內的博弈甚是熱鬧,但是公眾卻大都置身事外靜觀其變。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近日發文稱,嚴禁運營商未經審批備案擅自推出資費方案,嚴禁推出涉及差別定價、強制捆綁等限制電信用戶選擇使用的資費套餐。此規定被視為意在規范近期推出的聯通、移動隨意打資費套餐。此前,浙江聯通、湖北聯通推出的“隨意打”套餐,浙江通信管理局和湖北通信管理局也曾直接發函到當地聯通予以叫停。
工信部副部長尚冰在新疆通信管理局調研時表示,通信管理局依法監管市場,特別是在資費定價上,要依法依規調整價格,履行相關的報批報備程序,禁止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而采取的網內網外差別定價等違規行為。
監管的強硬表態引發了更加激烈的市場博弈,中聯通和中電信這樣處于弱勢的運營商備受同情,而中移動的“霸道”成了眾矢之的。值得玩味的是,過去電信業能夠掀起價格戰的基本都是處在絕對強勢主導運營商。依靠其強大的用戶規模和資本積累,處在市場絕對主導地位的運營商以各種巧立名目的方式避開監管,大行價格戰競爭,確保自身在增量和存量市場的同步擴張。這個時期,在市場失衡中格外被動的弱勢運營商“跟進找死,不跟進等死”。
這一次“隨意打”風波的情況與以前恰恰相反,后起運營商的主動進攻引發主導企業四處呼吁叫停。在價格戰中主次地位的換位折射的是當前電信市場發展的趨勢,今年1-4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凈增4379.9萬戶,總數達到10.3億戶。3G用戶凈增3054.7萬戶,達到1.59億戶。同時,3G經歷一年迅速增長之后,三大運營商新增3G用戶開始明顯減速。4月份,中國電信和中移動的新增3G用戶是兩家公司今年最低的,中聯通4月新增用戶也是其今年第二低的,最低的是2月份這個傳統的淡季。從移動市場的用戶份額來看,中電信中聯通兩家用戶總數之和勉強達到中移動的一半。存量市場競爭必然日趨激烈。
另一方面,處在市場弱勢地位的運營商主動降價,引發主導運營商“緊張”,也說明主導運營商仍然以2G為主的運營模式的深層危機開始顯現。以中國電信為例,其當前收入結構中語音業務收入所占比重已經下降到35%,數據業務已經遠遠超過語音業務,這是3G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的結果。
相對而言,目前主導運營商的3G業務徒有用戶規模,但是卻被指是偽3G用戶真2G用戶,這也決定了其迎戰后起運營商的競爭缺乏底氣。移動用戶的需求正在隨著移動互聯網迅速變革,仍以語音業務留住用戶難度更大。
降價是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順勢而為更多需要的是智慧。
推薦閱讀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移動已經上報材料,希望工信部取消相關的“686號文件”,希望獲得固網牌照,且愿望越來越強烈。專家表示,工信部早就明確給廣電和中國移動發放寬帶牌照,只是決策的時間點不明晰。“這一點在寬帶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隨意打”風波表明降價是行業發展必然方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