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優惠的政策、搭建好的平臺、推出好的項目,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并吸引民間資本去投入,一定會大有作為。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率先走上發展個私民營經濟的道路。經過第一次創業、第二次創業,溫州的民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現在溫州已形成了36萬家民營企業的規模。溫州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現在溫州人的資本,投資在固定資產上大概有1.5萬億元,在溫州人手里還有8000億元的流動資本。從2000年開始,溫州資本開始走出溫州,到全國各地發展,尋找各種各樣投資的機遇。
溫州的投資模式是否出現了問題?確實出現了問題,原來憑經驗、感覺去投資,這種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已不再適用。溫州資本何去何從,下一步的投資熱點是什么?溫州資本目前在溫州本地銀行存款余額已達6000億,大量的資本沉淀在銀行。我認為:溫州的資本目前處于一種等待、觀望、徘徊的狀況,也是在蓄勢待發。
現在溫州資本關注哪個領域?其中一個領域就是創投。溫州人接觸創投很早,溫州人投資的模式里面就蘊含了創投的雛形。改革開放初期,溫州把分散的民間資本聚集起來,交給農村的能人去辦企業,然后根據收成情況,收取一定的紅利。2007年,在上海的溫州商人順應時勢先后組建了一些創投機構,到現在為止,內外溫州人已經創辦了300多個創投機構,投入的資本約1500億。雖然溫州8000億民間資本現在進入創投的還不是很多,但這是溫州資本未來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從2007年以來,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大量創投機構到溫州來,希望募集溫州的資本,但是并不怎么成功。為什么在溫州募集資金那么難?因為溫州人的錢是辛辛苦苦從實業賺來的,不愿意把這些錢交給陌生的機構、陌生的人去打理。而帶有溫州本土特色的創投機構在溫州發展得很好,像首華創投等在溫州募集了大量資本,并且有不斐業績。所以外地的創投機構要進軍溫州,跟溫州資本對接,首先要跟本土的創投機構建立合作,這樣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另外,溫州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目前正面臨著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科技成果來溫州轉化成生產力。原來的傳統產業服裝、打火機等正在萎縮,溫州正積極培養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努力地促進各地的科研成果跟溫州資本對接。
要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跟溫州民間資本對接,我認為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優惠政策的制定。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各級政府需要制定特殊政策來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鼓勵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到這個領域,稅收、信貸等政策都要向這方面傾斜。溫州市政府有一個很好的做法,它積極引進國內一些名校、大的科研機構到溫州設立分支機構,政府提供資金、場所,目的就是使大量的科研成果能夠在溫州跟本地資本對接,轉化成生產力。
第二要搭建一個平臺。現在溫州資本在積極尋找好的項目,好的投資項目也在積極尋找資本,這需要有一個平臺來牽線搭橋。溫州在十幾年前建立了產權交易中心,最近成立了股權交易中心和民間資本服務中心,建立了溫州對外投資聯盟。通過這樣一些平臺,積極地為各地科技成果的轉讓提供窗口,同時也為溫州大量的民間資本尋找好的投資項目。事實證明,這些平臺的建立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第三要尋找好的項目。現在項目很多,每天都接觸到各種來尋找資本的項目,但70%左右的項目都不是很令人滿意。許多好的項目、好的投資領域像電信、電力等都被一些利益集團壟斷和控制,全國三大電信企業壟斷了97%的市場,民間資本根本不可能破門而入。國家要真正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技成果轉讓的領域,就要推出好的投資項目,真正讓民間資本感興趣。
出臺優惠的政策、搭建好的平臺、推出好的項目,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并吸引民間資本去投入,一定會大有作為。
(作者為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溫州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
推薦閱讀
牛根生(左) 寧高寧(右) 6月11日,蒙牛乳業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同時委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為董事會新主席。牛根生將主要投入慈善工作。(6月12日《新京報》) 雖然早>>>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613/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