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房地產泡沫直接關系到中國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關系到資產泡沫風險,擠壓房地產泡沫是急迫的任務。
市場經濟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房地產領域,什么該為?什么不該為?什么觸及了市場經濟底線,什么是危急時期的正確舉措?在這方面,我國香港與臺灣地區(qū)提供了借鑒。
香港二手房指數創(chuàng)出十三年來新高,房價超過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為了應對節(jié)節(jié)上升的房地產泡沫,我國香港政府使出殺手锏,動用了從金融到稅收、行政的種種手段。
香港的政策與內地相同。
鑒于房價上升是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必然結果,香港首先收縮房地產金融杠桿。2010年11月,香港金管局即要求銀行提高房屋貸款首付,包括總價1200萬港元以上物業(yè)首付5成及800萬-1200萬港元物業(yè)首付4成等規(guī)定。今年6月10日,香港金管局陳德霖宣布特區(qū)政府向各銀行收緊樓宇按揭的指令要求銀行調高樓宇按揭的成數。總價值在1000萬港元以上的香港住宅首付必須5成;價值在700萬-1000萬港元之間的物業(yè)首付4成;價格在700萬港元以下的住宅首付則可3成。同時,香港金管局還宣布,非香港本地買家在香港買樓,其首付按相應標準上調10%。與此同時,香港政府加大了土地供應,希望緩和供需矛盾。
不僅如此,香港提高內地移民門檻,移民標準由600萬港元提升至1000萬港元,且房地產投資不計在內,制止內地的錢轉移到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此舉是對內地人在香港投資房產做出了某種程度的限制。這與香港自由港資金自由流動的本義相悖,卻是房地產泡沫節(jié)節(jié)上升時的非常之舉,否則,香港將迎來第二次泡沫危機,香港普通收入階層將失去立錐之地。
香港擠壓房地產泡沫的努力很難成功。
因為貨幣。房地產從來都是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最好的對沖手段,香港水浸銀根,抬升了房地產價值。過去10年來,港幣對所有貨幣(除了墨西哥比索)全都貶值,而人民幣自2001年以來升值20%以上,擁有香港房地產成為對沖貨幣資產的最好對沖手段。不僅如此,由于香港與深圳相鄰,在文化、語言、法律、金融自由度上擁有數重溢價,希望滲透到內地的國際機構在香港停留,如索羅斯再次在香港駐扎,而希望一聞西方市場之風、飽受壓力的內地企業(yè)家、投資者們對香港心向往之。來自于國內外的雙重資金壓力,讓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首先表現在房地產市場上。
與1997年金融危機不同,當時香港內地之間的資金勾通渠道不通暢,內地資金只能通過特殊管道流入香港,但目前人民幣資金已經成為重要的資金來源。數據顯示,香港人民幣存款4月底已達5107億元,預計年底將達到1萬億。而內地的存款余額居高不下,維持在7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只要有5%通過地下錢莊流入香港,龐大的貨幣規(guī)模足以沖垮任何一個攔截堤壩。在此背景下,香港本地的銀行縮短金融杠桿毫無作用。
不僅如此,內地的人流與資金流滾滾流入香港,成為高房價的重要推手,雖然香港政府不愿意傷內地投資者的心,對此態(tài)度曖昧。
數據說明一切。自2001年以來,內地父母在香港產下的嬰兒數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5%;2010年這類內地居民在港產嬰共計32653名,占香港當年出生嬰兒總數的37%。與之同時,在港內地學生人數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2%。此外,地區(qū)總部設在香港的公司數量從1996-1997年度的819家,增長至1285家,增幅達64%。這些公司大多數職員服務于公司的內地業(yè)務。最近5年來,月入8萬港元以上的家庭從8.55萬戶增加到了12.19萬戶。
香港政府除了收縮金融杠桿、變相限購以后,還采用了其他的輔助手段,如增加土地供應、增加人民幣債券供應化解房地產壓力。
兩項措施治標不治本,香港政府本財政年度預計可推出2.16萬個單位的住宅土地供應,過去10年香港年吸納住宅單位量為1.8萬-1.9萬個。不要說如此小規(guī)模增加供應無濟于事,就算大規(guī)模增加供應,房地產投資講的是風險與收益,與供求沒有多大關系,換句話說,只要內地與香港流動性繼續(xù)寬松,房價就有上漲的基礎。另一方面,到3月底,共有超過30個機構在港發(fā)行人民幣債券,總金額約為800億元人民幣,第一支人民幣計價股票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只要投資收益抵不上房地產投資收益,只要房地產持有成本不上升,資金就會一窩蜂涌入房地產市場。
在特殊情況下,采用行政手段抑制房價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抑制手段瞻前顧后,不涉及金融與稅收根本,為既得利益階層服務,這樣的打壓手段就是曇花一現的施政秀。別忘記,香港同樣靠賣地維生。
并不算多余的提醒是,根據聯合國開發(fā)2009年的報告,以0至100分計算,香港的堅尼系數達到43.4,是報告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先進經濟體,而這與香港的土地出售、資產大鱷紛紛進軍房地產密切相關。
推薦閱讀
隨著貨幣政策收緊,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而CPI通脹率還處在高位。市場擔心政策緊縮超調會導致經濟增速下跌過大,判斷未來經濟走勢的一個重要變量是宏觀流動性。 M1、M2貨幣增速已從2009年的高位大幅下降,但是隨著金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香港擠壓房地產泡沫注定不會成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628/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