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科技創新新體制的建議(下)
周天勇
形成科技創新的激勵和保護制度
科技創新活動具有外部性、高風險、長期性等特征,存在市場失靈,即表現為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和積極性不高,科技創新成果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無法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政府給予強有力的干預和補救,調動更多資源投入技術創新,減少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本,保護技術創新成果和收益,促進更多的創新活動。這些政策措施,有的需要規劃綱要給予保證,有的需要通過立法給予保證,有的需要通過部門規章給予保證等等。歸納起來,以下三項激勵和保護制度對于技術創新尤為重要。
(1)建立科技創新的公共財政投入制度�?萍紕撔峦度雭碓粗饕姓斦⑵髽I、基金會、國際組織援助等。其中,政府財政和企業是最主要的投入來源。目前,我國科技投入總量偏低,特別是投入渠道、分配方式不科學不合理。要立足國情,借鑒國際上其他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有關經驗,完善和改進我國科技創新的公共財政投入制度。
一是通過立法規定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政府支出中的比重。2006年,我國出臺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并出臺了若干配套政策,大部分省級地方政府和相關中央政府部門也出臺了支持文件。但這些文件規定的科技投入政策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在諸如此類的文件中,要明確中央和地方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二是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的結構,重點提高四個比例。既要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重視和保障重大專項的順利實施,更要遵循自主創新的規律,鼓勵和支持各類創新活動不斷涌現,著力提高非重大專項財政投入的比例;既要支持國有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更要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著力提高中小企業財政投入的比例;既要支持吸引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更要支持消化吸收與再創新,著力提高消化吸收與再創新財政投入的比例;既要支持科技成果應用和產業化,更要支持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著力提高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等的財政投入比例。
三是創新對財政科技投入的監督制度。改革和強化科研經費管理,對科研課題及經費的申報、評審、立項、執行和結果的全過程,建立嚴格規范的監管制度。建立財政科技經費的績效評價體系,明確設立政府科技計劃和應用性科技項目的績效目標,建立面向結果的追蹤問效機制。此外,要改革和完善科研基地布局、人才隊伍建設、政府科技計劃設立、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做法,建立協調高效的管理平臺,優化資源配置,使財政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
�。�2)建立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制度。稅收優惠是激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最好、最有效的政策。在美國研發經費中,企業的研發投入占到70%左右,主要得益于政府為其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過去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一些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要對這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和歸類,結合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是加大對企業研發和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力度。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稅法規定在5年內結轉抵扣。企業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在計稅工資總額2.5%以內的,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二是加快企業研究開發儀器設備折舊速度。對于企業購買的單位價值較低的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對單位價值較高的適當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加速折舊速度。
三是完善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優先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經嚴格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兩年內免征所得稅,兩年后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自主創新的專利產品銷售額超過50%或出口額超過25%的企業,給予相關政策優惠。同時,還要完善促進轉制科研機構發展的稅收政策。
�。�3)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自主創新企業的收益。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不可少的基礎制度。2005年國務院成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啟動了戰略制定工作。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應該說,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也取得一些成就,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既面臨體制方面的障礙,也面臨一些技術方面的難題,均需加以改革完善。
一是調整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行政管理體制。在我國很多領域的行政管理上存在“多龍治水”的現象。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管理方面也不例外。據統計,擁有直接管理權的部門近10個,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管理部門有20多個,條塊分割嚴重。因此,要深化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
二是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版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法律法規,特別是出臺和完善其配套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等。要加快解決集成電路、計算機軟件、生物制品等高新技術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問題。
三是建立知識產權的交易、使用、保障體系和追溯制度。通過開設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網絡、直通熱線、信息刊物等多種形式,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知識產權信息。建立知識產權,以及商標、專利和版權等保護預警系統。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追溯制度,選擇一部分條件比較成熟的地區或者企業進行試點。
四是建立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相對應的裁決體系。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實行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兩條途徑、并行運作”的保護體制。如何處理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關系,直接關系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效。有些學者建議建立巡回法院,用于克服司法的地方保護。我們認為,建立與地方普通法院相互獨立、只接受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和監督的巡回法院,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落實。
形成科技創新應用和產業化體制
應用和產業化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目標,也是依靠技術提高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堅持區別對待,建立不同種類的科學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政策。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是科技促進經濟增長的較為末端的形式,但仍存在很多對社會進步貢獻大、作用不直接的科學研究活動。因此,需要根據不同類別科學研究活動的特點,以及研究成果對社會發展貢獻的方式,選擇不同的產業化政策。應用科學創新的社會需求要比基礎科學大一些,其回報利益可能要比基礎科學創新多一些,但不是完全私人產品,也具有較大的正的外部性。對于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推進其產業化顯然行不通。
�。�2)堅持政策引導和扶持,彌補科技創新應用和產業化的市場失靈。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萍汲晒a業化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這個過程包括開發、籌資、產、供、銷、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無論是研發一種產品,還是運用一項新技術,還是開發一個新渠道,都面臨較大的風險,存在較大的外部性。從各國經驗來看,對技術創新產業化給予政策扶持,是確保創新技術及時應用的保障。其中一個較為有效的政策,就是加大政府對新技術產品的采購力度。
我國要深入研究和認真學習國外的做法,制定《購買中國產品法》,在自由貿易原則的基礎上,加大對一些重大的關鍵性技術的政府采購力度,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化。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要拋棄那種為購買產品而買產品的做法了。政府采購國內已有替代品的國外產品,必須要求國外企業有一定的技術轉讓,或與我國企業共同制定研究計劃、共同成立研究發展中心、為本國培訓人才等附加條件。
�。�3)堅持百花齊放,大膽探索各種科技創新產業化模式。科技創新產業化模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模式。目前我國科技轉化模式主要是推動產學研的有效合作。我們認為這一思路是正確的,但是有些做法需要完善。關鍵是要破解產學研無法開展有效合作的癥結。
一是改變自成一體的做法�?蒲性核⒏咝摷泻桶l揮自身的優勢,搞好科技研究工作,通過市場、政府等途徑,憑借技術與社會企業,而不是與校辦企業聯姻。
二是改變我行我素的做法。改變這種研究與產業化脫節的做法,可用政府資助項目為平臺,以政府資助費用為紐帶,促進企業、企業研發(工程)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更為有效的聯系。對于任何政府財政資助的項目,特別是應用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項目,必須要企業和研究機構聯合申報,才給予立項。
三是改變老死不相往來的做法。就是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研究機構、不同區域之間的研究機構、不同政府部門所屬的研究機構、不同行業之間的研究機構的交流聯系體制。對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圖書館、重點大學資料庫等資料,要擴大向公眾開放的范圍。
推薦閱讀
杜悅英 7月5日,國家海洋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渤海灣油田溢油調查情況,并認定該事故由美國康菲公司承擔主要責任,責任認定理由為康菲石油為發生事故的蓬萊19-3鉆井平臺的實際操作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形成科技創新的激勵保護及產業化制度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707/9651.html